第172章 枢相还想要什么?

城外,南路军苏武,迎来了一群人,从婺州而来,此番倒是没那么翻身越岭了,只因为苏武已然到了杭州城南,婺州就在杭州南边。

而今各地贼人,多是龟缩在城池之内防御,并不乱走。

所以,婺州这一行人,来得不难。

都是婺州王禀派人寻来的一些旧部,也有一些新招募而来的青壮,其中旧部一千三四百人,青壮竟是有四五千之多。

其中,苏武更是见到了一人,宗泽之子宗颖,还有宗氏一族,老老少少几十人。

宗颖其人,接触下来,不是那般跳脱之辈,看起来像是个敦厚老实人一般,一路来风尘仆仆,见到苏武,也是大礼在拜:“拜谢将军救命之恩,我宗氏一族老小,定铭记在心。”

苏武只管去扶,也是有些感怀在心,这宗氏一族,当真算不得什么富贵人家,若是抛开此时宗泽来说,这一家子,只算得殷实。

一家老小,都并不那么养尊处优,从面容面相就能看得出来,多也是皮肤黝黑之辈,便是代表这一大家子,虽然应当是有自家田地可耕种,但并不能养得许多人脱产读书。

苏武问道:“我便派人先把你们送到湖州去,在那里有船,你们上船北去,到东平府与宗相公汇合,盘缠之事,自不必担忧,如何?”

苏武此语,自是情义,但也有私心,把宗泽一家老老小小都迁到京东,这是一件很有深意之事……

宗颖转头看了看自家老老小小,点了点头:“如此也好,再拜将军照拂之恩。但……我就不去了,我愿就在此处随军,愿将军身边走动,我熟读圣贤,做个刀笔吏,自当堪用,如此也算小小报答一些将军之恩情,还请将军……”

苏武点着头:“也好也好……那就这般吧!”

苏武已然就这么安排了,其实,正合心意。老的,终究要去也,少的,都带在身边,耳濡目染之下,便能共情,利益也在一起绑定,来日……

只待这边安排好了,自还要去安排那几千婺州来人,操练之事,苏武不必多管,王禀定是好手。

军械甲胄兵刃钱粮,苏武当管,只管大手挥去,军中及时雨,自是不会差。

王禀这个差充的婺州兵马都总管,在童贯来了之后,自也就不再差充了,正儿八经就是,而今王禀麾下,又加了旧部一千多人,青壮四五千人,便也就真有了这兵马都总管的实力。

也可见王禀在婺州的名望,这些青壮汉子,其中还真有不少是那好汉之辈,当真一招就来,一呼百应。

真说起来,王禀岂不也是婺州呼保义、义乌及时雨?

若不是世事大变,王禀这辈子,大概也就是个小小的步军都虞侯了,也登不上历史大舞台。

如此去想,其实宋江,兴许也还有另外一条路可走,梁山大贼怎么都要起,若是宋江不在贼中,而在官府,张叔夜又是那知人善用之辈,宋江若是崭露一些头角,以抗贼立功。

张叔夜再重用一二,高俅也到,童贯也来,宋江一个小小吏员,如王禀这般道路,岂不也有一份前程?

当然,这些都不能假设,只是做个对比罢了。

挖,接着挖,挖了一天又一天,先挖得三四天去,也是要打造攻城器械,京东、西北之军,都是带了工匠的,攻城器械,都要现场来建。

南边在挖,北边也在挖。其实东西两面,也都在挖,壕沟要纵横交错,联合来去。

倒是谭稹挖得有些急了,只在中军大帐里抱怨:“怎的那南边久久不动?莫不是在等我先攻城?他倒是想得美,想坐收渔翁之利不成?”

辛兴宗也点头来说:“兴许,他们当真是在等咱们先动,只待咱们攻城,贼军都被引到北边来,他们再攻城,自就是声东击西之计也!”

其实,也是分兵分早了,是谭稹迫不及待,按理说,该是先打破杭州之后再分兵,如此才是最合理。

也是这杭州城太大,南北相距着实不近,走路要走很久。

谭稹便是更说:“我等自不中南路之计也,他们不攻城,咱们也不攻城就是,哪怕约定去攻,也当他们多使力气。”

辛兴宗心下大喜,立马点头:“正是此理!”

便是辛兴宗知道,一旦攻城,他自是先锋了,没有第二个人选,麾下四五千兵,也舍不得。

再看在座,京畿众人,也都在点头,这些人倒也不一定是舍不得兵马,更是有那惧战之念,这般去攀高墙,那杭州城墙何其高大?

这是能攀爬得上去的?

也说一语,攻城之战,诸般故事里,那都是手段百出,那都是精彩纷呈,要么引水要淹,要么挖地道而入。

其实,历史上的攻城之战,没有这么多办法,都是强攻硬来,这才是常态。

那些手段百出,不过是历史上少有的凤毛麟角,所以大书特书,城池之处,本就是要地之处,选址之上就有无数考量,一般情况下,怎么可能轻易被水淹得?

再说这城池之坚,许多人对城池的坚固程度有误解,什么投石机几下就砸塌了,挖墙角几下就挖塌了,这是怎么可能的事情?

若是如此,历史上那些坚守城池连年累月的事,还怎么能发生?难道主帅都傻?

一说唐之张巡,那般精锐之叛军十几万,睢阳守到吃人了还能守。再说王禀,正是纵横天下的金国大军何其精锐,八个下不得太原。

也说蒙古铁木真,大军更是精锐非常,在属于金国的燕京城下,也是连年不得克,再说南宋襄阳,更也是如此。

这才是历史攻城之战的常态,那就是奋勇之城池,如同天堑。

再说题外话,哪怕……是火炮时代,坚固的城池依旧是天堑。

甚至,哪怕到得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古老的城池城墙,在现代火炮的倾泻打击之下,那也依旧坚挺非常,依旧不知要多少人命去堆,其中战例,太多太多。

这才是城池城墙的坚固程度!

苏武眼前,面对的城墙,就是这般的城墙。

苏武来去巡了这杭州城墙无数次,都是皱眉在头,望而兴叹。

苏武也改变了头前的一些认知与念想,说是西军快速衰弱,是因为在这江南一行,盆满钵满而回,富了,所以怂了。

再来一想,许也是无数精锐之兵,被消耗在这江南城墙之下了。

苏武甚至能想到,西军汉子如何效死,而一心求胜的童贯,一心要去发动对辽战争的童贯,又是如何不在乎人命去催促攻城。

一将功成万骨枯,历史所载,都是怎么赢,没去记载那些精锐之辈爬墙的死伤,只说王禀打进去了,没说王禀带着哪些人,死伤多少才打进去的……

这大宋本就不多的精锐之兵……

苏武其实,是第一次见识到了攻坚战场之难,也想,宋军伐辽,并非全是丢盔弃甲之事,也是打进过辽国燕京城的,只是一切都错过了。

这种可惜可悲之事,许多人都有罪,童贯更是大罪也!

历史,时时刻刻,总有两面。

又过三日,是要攻城了,攻城器械已然不算少,攻城之战,也要开始发动,倒也不为一战而胜,而是战事要一个开始。

只要开始了,压力就要给到,杭州之援军,也就会来。

只待中军来议,童贯倒也并不多言,只管去问苏武:“此事,你先来说说。”

童贯似也有意如此,好似在帮助苏武建立某种在军中的权威。

苏武也不矫情,只管来说:“诸位同僚,咱们不是北路那些庸碌之辈,咱们是来建功立业的,这战事当开,攻城自是要战,如此,城内之人都会惶恐,外面之援军才会来援,围点打援之法!”

苏武不是商议,当真就是略带命令之意。

众人也在点头,刘延庆更是一言:“围点打援之法,好词,贴切!更是好计策!只待把援军尽数打散了去,城内之人,便是再无指望,要么长久受困慢慢等死,要么就只有出门来放手一搏,着实高明!”

这是认可!

只看众人,皆是点头,这办法着实是好,苏将军,当真深晓兵事,更也爱护军将士卒!

苏武朗朗再言:“只问,何人打头阵去?”

苏武眼神左右一扫!

只看无数人与苏武眼神对视而来!

(兄弟们,今天略少一些,八千六,年节之时,真是连追订之人好似都变少了……最后一天了,月头月尾,习惯性求个票,拜谢兄弟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