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天庭

诏道于天 桥下蓝花 2432 字 28天前

余笙墨眉紧蹙,再舒开,直接问道:“天庭这两个字具体解释开来是什么意思?”

“你假想中的那个意思。”

顾濯的声音沉静如古井里的水:“天道宗的夙愿就是建立天庭,高居天外,俯瞰众生。”

余笙不知道该说什么。

这个想法听着无疑是极荒唐的,比之她那位弟弟所求还要来得荒唐上无数倍。

如果说后者存在着被实现的可能,前者只在痴人说梦中。

只是当她想到先前玄枢的态度,近乎抑制不住的强烈愤怒,意识到这梦在百年前与成为现实……也许相距已然不远,是一步之遥。

顾濯牵着余笙的手,循着不歇的水声,往林中深处走去。

“天道宗的祖师认为登仙之境太过艰难,纵是千年也难得一见,作为修行路的终点太过遥远不可及,毕竟人生在世总有数不尽的麻烦,谁也无法确定自己可以一直活下去。”

余笙隐隐听懂了,但不敢确定自己的推断,认真问道:“这和建立天庭到底有什么关系?”

“这也是我当年的问题。”

顾濯轻声说着,回忆起当年与天道宗那些老人谈话时的画面。

祖师殿内,无数画像随风而动。

就像是迎风时的道袍。

站在画中的天道宗的先贤与祖师们无不栩栩如生,面带慈悲与温和,给予他厚重的期望与注视。

那些目光暗里蕴藏着的鼓励是如此的炽烈。

顾濯的口吻突然变了。

“天庭的建立不是终点,而是一个崭新的起点。”

他复述着那些死人的语气:“天道宗的历代先贤将会走出历史,掸去身上的尘埃,在天庭中成为真实的神明,高居云端之上统治这个人间。”

余笙沉默不语。

“统治人间同样不是最终的目的,只是一个修行的过程,羽化者为求登仙的过程。”

顾濯说道:“羽化中人生前或死后,只要愿意皆可灵智入天庭成为神灵,继续未完的修行路,以漫长的时光去消磨阻拦在身前的顽石,直至踏出登仙的那一步。”

余笙忽然问道:“天庭的存在是为了让神灵得以不死不灭?”

顾濯嗯了一声。

想着那座高居云端之上的天庭,想着那些俯瞰众生的神灵,想着那时候的人间将会是何等模样……余笙的眼神变得极为冰冷。

修行是极为自我的事情,修行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事情。

同一片天空下,在那遥远的荒原必然还有荒人为求饱腹而舍生忘死,以鲜血和肢体甚至性命换取中原人们需要的道法材料。

那些材料最终会被送到各个势力当中,被其中境界最高者先行挑选取走,再又层层分散下去。

天庭若是得以建立,十数……乃至于数十位羽化转生而成的神灵,届时该要有多少人来供奉它们的修行所需?要有多少人为此付出性命?

当某天,活在大地上的人们终于无法忍耐下去,要面对与战胜的却是倚仗天庭而不死不灭的神灵。

更重要的是,天赋超然到足以步入羽化之境的修行者,为什么要舍了性命与之为敌?

并肩而立不是更好的选择吗?

哪怕千年万年中有了那么几个特性独立的人,又能如何?

况且成就神灵之躯所求最终目的是登仙,是超脱,而不是长驻天穹之上,最终成为腐朽不堪的神像。

这是细水长流。

是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是天道宗从未把自己视作为道门一属的原因。

天庭之上,理应包罗万千。

……

……

不知何时,顾濯和余笙行至那片瀑布前。

水花飞溅带来寒意,天光在淡薄雾气中折射,如画般美。

“我不喜欢这个想法。”余笙很认真地对他说道。

“我也不喜欢。”

顾濯说道:“我很喜欢你的不喜欢。”

余笙安静了会儿,轻声说道:“我的不喜欢是因为我的出身缘故,你的不喜要比我纯粹上太多。”

顾濯心想都是不喜欢,哪有什么高下之分?

“我还有一个问题。”

余笙偏过头,看着他的眼睛,问道:“你当年得到了一个怎样的许诺,我意思是,假如天庭得以存在,你在其中将会扮演怎样的角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