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举世皆惊

诏道于天 桥下蓝花 3589 字 29天前

故而当它久违地开口说话后,万物寂静。

“那个小姑娘差不多要到神都,所以你不用再这样拼命了。”

顾濯抬起斗笠,望向前方烟尘不起的寂静官道,在阳光中惬意地闭上眼睛。

那一袭染着血与雨的黑衫,蒙上一层淡淡的光泽,彷如神辉,无比圣洁。

他说道:“那我是可以休息一段时间了。”

……

……

同一片天空下,神都阳光正明媚。

谢应怜同样骑着马,戴着斗笠。

这些天里,她本该崎岖的旅途是意料之外的顺利,由始至终没有遭遇过哪怕一次的袭击。

不是因为巡天司不把她放在眼里,又或者谢家被法外开恩免去死罪,而是顾濯以自己不加掩饰的行踪,带走整个人间的目光。

其中具体用意,谢应怜又如何能猜不到?

她无法理解顾濯为何这样做,但她无比喜欢这种做法,因为这是真正与世为敌,值得她为之而崇拜。

神都城门近在眼前,守城的士兵正在认真检查着每一位入城者的路引,务求没有任何的差错,故而城外排起了很长的队伍。

在众人的注视中,谢应怜没有勒马止步,依旧前行。

不过转眼间,便有城门司的强者赶了过来,面无表情地看着身着华贵长裙的女子。

就在这位将领准备开口时,一道清脆而骄傲的声音先行响起。

来自谢应怜的唇间。

“魔主让我给这个世界带句话。”

……

……

极短的时间里,本已平静的神都迎来仅次于冬至那日的纷乱,长街之上无数马蹄声如骤雨般响起,落入每一个人的耳中,连带着最新的消息。

在这之前,便有城门司的强者不顾大秦律例,以最快的速度纵身破空而起赶往皇城,把谢应怜的意思送到御书房中。

与此同时,巡天司与数个衙门的官员聚集在一起,翻查着记载过谢应怜这三个字的每一份卷宗,务求找出她与顾濯存在过的所有交集,再从中搜寻出隐藏在其中的秘密。

整座神都不复平静,无数人都在为此而忙碌,焦虑显于面容。

这一切不过是谢应怜说了句话。

她说,顾濯要对这个世界说句话。

举世便已皆惊。

……

……

谢应怜没有被拦下来,连带着她骑着的那匹马。

朱雀大道空无一人,各个部衙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让平民百姓回到家中,不要再出来。

大道两侧,巡天司的修行者严阵以待,远方好似有玄甲重骑正在等待命令,随时都有可能发起冲锋。

阳光笼罩下的神都上空,有清光隐约而显。

——那是未曾修复完整的神都大阵。

这与冬至那天的景象已相差无几。

这一切当然与谢应怜无关。

只与那道钟声有关。

与顾濯有关。

……

……

双方见面的地方不是御书房,也不是未央宫前,而是皇城的广场前。

在未央宫之变中身受重伤的宰相正在卧床,司主为杀魔主之事远行在外,作为大秦军方代表的三位王将此刻都不在城中,除却白皇帝本人以外,唯有皇后娘娘有资格接这句话。

于是她来了。

皇后娘娘姿容绝世,境界高深,早在多年以前便已为世间女子所仰慕。

谢应怜也不意外。

事实上,她不是第一次与皇后娘娘见面。

那届夏祭夺得头名后,未央宫照例举行过一场晚宴,在那夜她曾隔着珠帘得了一句鼓励。

她是极骄傲的人,当然不会因此而感到兴奋,只是莫名其妙地觉得有些熟悉。

直至今日,谢应怜终于明白那时的自己为何会生出那样的感觉。

“原来……”

她看着皇后娘娘的眼睛,从那温婉眼神中看出最为无情的冷漠之色,好生感慨说道:“你和我其实是一样的人。”

在前来与谢应怜见面的途中,为巡天司所彻查得出的结论,便已出现在皇后娘娘的手中,故而她明白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顾濯曾经对这个姑娘说过一句话,你有病吧。

皇后娘娘当然不会重复这四个字,便也不会为此生气,微笑说道:“我想,这不是他让你不远千里带来的话。”

谢应怜还以笑容,说道:“当然不是。”

皇后娘娘说道:“那是什么呢?”

谢应怜说道:“我听说朝天剑阙有个名叫陈迟的弟子被抓住了。”

无数道目光落在少女的身上,很多官员想起一个即将发生的事实。

——陈迟将要在今日遭受凌迟。

皇后娘娘笑意不改,仿佛对此一无所知,没有说话。

谢应怜早已下马。

此刻她站在万人目光中,迎着阳光负手而立。

她的神情无比惬意,眼眸里找不出半点怯意,有的都是快意。

她不在乎皇后娘娘的沉默,莞尔一笑说道:“那是很简单的一句话。”

皇后娘娘说道:“请讲。”

谢应怜叹了口气,说道:“但我还是认为那句话太复杂太麻烦太酸太过无意义的文艺腔调,所以我会换一个更加直接的方式把那句话说出来,方便你们明白他的意思。”

皇后娘娘微微挑眉,似乎终于觉得眼前的这位女子有些意思,不是流连于俗气的人。

谢应怜诚实说道:“这句话是他为了自己的那些朋友说的,因为他不想被威胁……”

“所以谁敢对他的朋友动手。”

少女转过身,不再去看皇后娘娘,对世人嫣然一笑,说道:“那就准备好死全家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