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一切,都在先昭襄王的掌控之中。他早就安排好了亲信之人,在叛乱发生之时,迅速平定。这样一来,他既铲除了那些心怀不轨的世家势力,又向天下展示了自己的能力与威严。更是想用这个方式,让宣太后知道,他这个秦王并不是个废物,千万不要小觑他这位秦王。”
“可惜,先昭襄王哪里知道,他的小动作,宣太后早就知道了,只不过是按下不发而已。为的也是让昭襄王的王位能够更加的稳定罢了。毕竟,对宣太后而言,儿子跟儿子也是不同的。”
“她跟昭襄王之间或有政治上的争执,权势上的争斗。但是在她眼里,昭襄王永远是那个当初跟她在外为质,相依为命,吃尽了苦头的长子。她想要让自己把大秦都理顺了再交到昭襄王的手上。”
“毕竟,昭襄王上位的时候,尚且年幼,以公子壮为首的人,联合魏太后想要对他们母子赶尽杀绝,那么在这种环境下,也不得不迫使着宣太后站了出来,站在他儿子的面前为他遮风挡雨。”
嬴骜和李斯听得入神,他们从未想过,在那看似平静的朝堂背后,竟隐藏着如此惊心动魄的权谋斗争。嬴骜心中不禁对这位先祖充满了敬佩,而李斯则暗暗庆幸自己能够听到这些不为人知的秘辛,这对他了解秦国的历史与政治格局有着极大的帮助。
“所以,在后来处理了亲弟弟的叛乱后,宣太后出面,亲自将他们贬为庶人,驱逐出咸阳城。”
“这时候的宣太后知道,处理世家的机会来了。当年她在先惠文王的时候,就在惠文王的身边知道了世家之藓,入鲠在喉,是阻碍王权的一个必须要打压的重要因素。”
“所以她就联合了自己的弟弟--穰侯魏冉,一起对世家进行了打压,在那次,世家伤筋动骨,但是宣太后也知道,过犹不及。毕竟,人逼急了都能杀人,更不要说数百年来在大秦盘根已久的世家,要知道,当年先惠文王都没能完全打压散世家。”
“因此,宣太后采取了循序渐进的策略,一边扶持武将去跟那些文官对抗,一边利用大秦的军功制爵制片敲侧击的让先昭襄王不断提拔武将子弟进入朝堂,以此稀释世家的话语权。并且加深昭襄王自己的话语权。她深知,唯有以新势力制衡旧势力,方能不动声色地收权于无形。”
“她借魏冉掌兵,屡次征伐诸侯,使军功之臣渐居要职;又令法令日趋严明,使世家不敢轻犯国法。朝堂之上,新人迭出,旧族虽存而势微。她不求毕其功于一役,只求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将大权缓缓归于王室。”
嬴骜听到此处,心中豁然开朗:原来真正的权谋,不在一时杀伐,而在长远布局。李斯亦默然颔首,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她在最后,勒令穰侯魏冉辞去丞相之位,回到他自己的封地后,自己归政给昭襄王手上。这也是为什么昭襄王一上手就能牢牢掌控朝堂的原因。”
“而世家后来也是反应了过来,知道自己是被宣太后跟昭襄王做了局了,但是木已成舟,他们彼时根本无法反抗,这才在昭襄王在位的时候老老实实的。因为,他们不敢赌,如果惹急了昭襄王,那么昭襄王还会用水给他们做局,送他们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