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九章 各取所需

“大学生村官?从产地到餐桌?”牛志新有些不太明白。

从产地到餐桌是后世一个极为响亮的口号,听起来非常合理,也很有号召性,但实际操作起来却极为麻烦,毕竟这中间包含了采摘、分级、物流、仓储、流通等环节,无论哪一处环节做不好都不行。

到最后真正做到这一点的却极少,后来到了直播带货才有了那么一些韵味。

而和大学生村官合作是小南沟那位大学生村官给李树的启发。

前世李树比较闲,所以喜欢往小南沟跑,再加上外公和舅舅都曾是村里的主要干部,所以他跟那位大学生村官还是比较熟悉的。

那位大学生村官住在市里,一开始,她只是给亲朋好友带一些山里真正的山货,后来她谈了男朋友,人家则看到了商机,在黄源开了一家特产店,主要以山货为主,由于货真价实,生意还很不错。

而李树跟她聊的时候听她说过,说有个大学生村官网,那里面有全国各地大学生村官上传的特产什么的,李树没事也登录过,发现上面很多东西价格真的极低。

不过前世的他没有想过这一块,所以只是感叹了下农民生活多苦,就没有了下文。

自岳普和雒歌晓听从自己的建议,准备开超市时,他就想起了这个网站,于是登录看了看,又跟当地的水果蔬菜价格做了对比,发现价格相差真的很大!

尤其是滞销的水果蔬菜!

比如今年春天琼州省的辣椒,因无人收购烂到地里,但黄源辣椒的价格却稳定在一块五以上,这中间有多高的利润?

如果用来搞促销,能吸引多少顾客?

不说滞销的,就拿正常的水果蔬菜来说,直接通过村官们联系发货,那成本就低得多。

当然,双方都有好处的话,他们不是更有干劲了吗?

不过自己要的是利润,对方要的是政绩罢了!

比如西山的七零的苹果,批发市场的价格两块左右,而西山产地上车价则是一块,这中间就差了一块。

李树还联系了一位村官,对方说每天的价格都不一样,但一定会比批发市场上便宜多的。

这就是产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