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光盲 刘小寐 1569 字 11个月前

今天来到这里时,何天奎已经到了,端坐茶桌后认真沏茶,一套动作做得行云流水。她落座后,他就推一杯过来,清亮的茶水在雪白的瓷杯里荡漾。

他说:“普洱茶性温和,降火气,暖胃。”

谢千语心里微微一热,上次吃饭她随口提了句,高中时学校比较变态,食堂没凳子,草草吃完,匆匆回教室,落下胃病,不知是凑巧还是被他记在心里。

她恭维道:“想不到何总还精通茶道。”

何天奎坦诚地说:“只是皮毛,装装样子而已。我从小就是急性子,母亲经常要求我做一些细致的事儿来磨练耐心,最常做的就是挑红绿黄豆。”他无奈一笑,“四只大碗摆在面前,我当时的心情真是,恨不得都吞进肚里算了。”

谢千语笑。

“工作以后,尤其是近年,每当有压力时,就有意找点事来放慢节奏,平心静气。有人选择舞文弄墨,我没兴趣,感觉像是附庸风雅,就学了沏茶。”

谢千语心想,的确比起文房四宝,这人的气质更适合挽弓搭箭。

何天奎说,他做的这一套流程是中式茶艺,准确说,中国叫茶艺,日本叫茶道。茶出自中国,但把茶道作为国家名片推广至全世界的却是日本人,这引人深思。原因之一,大概是国人更懂变通,推陈出新的同时,也忽略传承。而邻国人的“一根筋”,则延伸出“一生专注做一件事”的匠人精神。

谢千语的二外就是日语,必然要了解国民风俗和文化背景,但侧重点不同,更感兴趣的是俳句、枯山水、物哀美学。

何天奎说:“这些话题,跟我女儿能有的聊,她也喜欢研究这些。”

“……大概是因为老爸做钢铁,女儿也爱好古怪,喜欢泥巴和石头。”

他说起女儿时,神情放松,眼底含笑,有宠溺,又有些自豪。让谢千语放下戒心的同时,也想起自己父亲那总是严苛的脸,认为她初中还喜欢布娃娃是玩物丧志,从不在外人面前夸她半句,觉得那是谦逊,也是怕她骄傲、膨胀。

她想起何家大门外那短暂一面,那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女孩,如今想来,她身上的独特气质,不仅源自物质的娇养,那份坦率甚至霸道,更是来自精神世界的包容和宠爱。

何天奎三句话又回到本行,说看过不少日本企业家的书籍,尤其是钢铁行业,新日铁、神钢,这些钢铁巨人以及巨人的掌舵者,都是他的榜样,遗憾早早参加工作,放弃了赴日留学的机会。

谢千语保持礼节性的微笑和倾听姿态,实际上有点走神。

她的母校是一所理工类重点大学,她上学期间就经常帮人翻译专业性材料,背过冶金机械等词典,协助过老师编书,所以也能胜任何天奎提供的兼职机会。

因为工作关系,她接触过很多大佬,要么土豪做派十足,张口闭口不离钱,要么喜欢充当人生导师,大讲特讲个人奋斗史。眼前这位则不同,平易近人,言之有物,表达自己的同时,又不自说自话。出去时开车门,拉椅子,细节上够绅士,偶尔还会带一点大男子主义。

这让她想起周熠,第一次请他吃饭时,就被他抢着结了账,还说吃软饭的男人才会让女人掏钱。他当时态度很粗鲁,可是她却异常受用,也许是见惯了殷勤讨好,这种反而让她觉出真诚。

如果他们真是兄弟,倒是会有一些相似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