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能是赵政掌政以来君臣分歧最严重的一次,历史上也非常出名,郡县制和分封制的争论,算是划时代一幕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主角是李斯和赵政。

吕不韦五年前告老还乡,李斯出任丞相四年有余。

赵政称帝,为始皇帝。

扶苏听董慈问起,便摇头道,“差不多快结束了,先前也不算争论不休,文臣武将基本都支持分封诸侯,父皇虽是未当场发怒,却也十分不虞,前几日奏章一茬一茬往父王书房里送,雪花一样,数都数不过来,都是劝父皇收回成命的,父皇一直留压不发,今日力排众议,令丞相统办推行郡县制,朝堂上才算清净些。”

董慈知道这件事,郡县制起先是李斯给赵政提的建议,赵政采纳了,但以王琯为首的大臣坚决主张恢复周礼分封诸侯,态度异常坚决,争执就这么起来了。

董慈知道这场国体政体论战赵政会以强硬的态度盖棺定论,分设三十六郡,违逆者以反贼论处,继而引发后世人人人诟病的焚书一事。

在后人眼里焚书是和坑儒连在一起的,焚书确有其事,但坑儒纯粹是无稽之谈,不提也罢,单讲这由分封制郡县制争议之下引发的焚书一事,这一次实施起来会相当艰难,李斯纵然想,只怕也是有心无力。

赵政能收光天下百姓手里的兵器,但收不光散落民间的书籍。

一来这十来年学宫书舍开得到处都是,想完全收缴十分困难,二来咸阳城里学术气氛蔚然成风,法家虽说没再出什么大贤者,但法家理论有了一些进步和改善,譬如先前彻底的愚民论,已经被部分人摒弃了。

李斯固执己见,便是同门弟子,也不会有太多人认同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