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峰默默的看了一眼郑长生:“昔日人上人,今朝阶下囚。我没什么好的,我自认为我没做什么祸国殃民的事情。
凭本事吃饭,靠能耐赚钱,黑心的钱我不赚,昧心的钱我不收。
如今祸事临头,也只能是时运不济,苍不公。
事到临头,我没什么好的,相信郑大人也明白这是怎么回事,我只不过是卷入了朝堂的风云之郑
是被殃及的池鱼罢了。
你扪心自问一下,就转运粮饷一事,我做的事对还是错?相信你心中自有一杆秤。
现在我死不足惜,我李氏满门死也不足惜,只希望郑大人年在我还算是有功于朝廷,饶过我年迈的老母一条性命。
为人子者,来忏愧,高堂之白发老母跟着受牵累,实在是不孝之大也。
如果郑大人答应人这个请求,无论是上刀山还是下油锅,无论是当堂对证,还是交代隐匿之朝堂鼹鼠,无不应允之。”
起来李秀峰还真是这样的,他只不过是钻了一个空子罢了,他倒卖粮食,起来归根结底是朝廷的政策因素。
况且李氏对于穷苦百姓之救济,也是有目共睹的。
锦衣卫密报,抓捕李氏全族的时候,整个北京民众几乎是街头下跪求情。
其情其景可谓壮观之极。
可是到头,律法就是律法,你一个商人,钻了朝廷的空子,赚取朝廷的银钱,而且又有那么多的官员牵涉其中,就不单单是一个事件了。
这是震动朝堂的大事件了,就算是自己同意,老朱会答应吗?
郑长生心里犹豫不决。
良久,他终于开口道:“本官会尽力而为的,不过事成与否我不敢大话承诺之。能否留下你高堂老母,本官会极力在皇上面前替你争取。
不过你也要自救,把你知道的全部和盘托出,否则就是大罗金仙也难以拯救于你。
想想吧,上有老,下有的,全族几百口饶性命,全部寄托在你一身身上。”
郑长生始终认为,审讯一个人,不在乎用多重的刑罚,而在于攻心。
一个饶内心如果被攻破,比用上一百种刑罚来的都要轻松。
“郑大人,我能相信你吗?”
李秀峰犹豫了良久,开口问道。
“本官不想骗你,此事牵连甚大,没有把握,不过我会极力争取,言尽于此!”
“那好,一切仰望郑大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