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做吗?做辣酱

该怎么弄到新闻报道呢?

“小姑娘,你果然在这里啊!”

乐伊抬头一看,是宋勤。

“老沈,这就是我跟你说的那个小姑娘,小姑娘,这是《岭南晚报》的记者,沈时复。他是来报道这次泥石流和洪灾的。”

我刚想要新闻报道就有记者送上门了?

难道是我延迟许久的女主光环终于到账了吗?

沈时复三十多岁,拿着相机脖子上还挂着一个蓝工牌。

这不仅是他身份的证明,更是他获得某些特权的通行证。

九十年代的穷是体现在方方面面的。

要是放在2000年后,这样大的自然灾害早就全国震动,各种头条紧跟着的是各种援助,充分体现什么叫做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中央都要派专家组下来指导,更别说各种医疗队和最爱的兵哥哥们成建制往灾区开。灾后第一时间复学复课复工,灾后重建工作展开,迅速恢复正常的生产秩序。

可是现在啊,谁没点三灾八难的?政府的帮助是有限的,大部分还得靠百姓自己扛。

就连泥石流这些自然灾害的报道,关注度都低多了,毕竟自己活着就很累了,谁也没有力气分出同情心和关注给别人。

“乐同志,你带领村民在逆境中拼搏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让我很欣赏!”沈记者看到乐伊的时候完全抑制不住眼中的惊艳。

这人可不像大山深处的村姑!

“要说坚强奋斗自强不息,我可不敢居功。沈记者要是有空,我带你去看看真正自强不息的那些人?”乐伊带着记者直奔人武部训练场!

赵羽飞的病愈和乐伊两天内赚到一千多元钱的奇迹给了他们生活的希望,他们就展现出了杂草一样旺盛的生命力,四散如县城,寻找任何一点力所能及让他们能挣到钱活下去的机会。

桐梓村是留守村落,除了孩童大部分都是中老年,在这个体量有限的小县城很难找到工作,反而是老太太们几乎都有了工作。

“她们这是在做什么?”

“做辣椒酱。”

乐伊用一张欠条从于一鸣的妻子赵春儿手中换到了辣酱的配方,刚刚勉强能走动的赵春儿带着全村的会做辣酱的人在人武部的训练场上疯狂制作辣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