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第122章

原来东施是娇娘 姶好 2755 字 2024-01-03

“你相信我的判断吗?”

“若鲁王赢了,我挣得功勋,假死之事便不再是事。”

“若鲁王输了……我能侥幸得活,再想法子回来与你团聚。”

“即便一个‘死人’无法再日日与你相守,我也会回来见你一面,我答应你……”

-

冬小施又做梦了。

梦里什么都有,醒来怅然若失。

马车在官道上平稳行驶着,罗峰驾车技术不错,阿兰在另一边已经睡的鼾声四起。

冬小施推开车窗,看着沿途不断变换的风景失神。

八年了,自申长走后,这已经是第八个年头。

“鲁王赢了,这天下也已经改天换日,你为什么还不回来……”

思绪又回到“噩耗”传来的那一天——

冬小施悲痛欲绝,以致数度昏厥,为了不引人怀疑,还花钱雇人去江心捕捞,自己也跟了去,不吃不喝不言不语,持续了三日才死心。

再之后就是给申长更送葬,以他未亡人的身份。

虽然是做戏,但当装着申长更衣物的空棺缓缓降落到挖好的土坑里时,那一瞬间,她真如摧心剖肝一般,多怕申长更的一生真就这样“盖棺定论”了。

可申长更说过,他会回来。

冬小施信他会回来。

衣冠冢立好后的第三天,征兵的榜文就张贴到了青田村,由里正带着衙差挨家挨户点名。

派到青田村的衙役果然是那蒋县丞的堂侄蒋钟。得知申长更已于数日前坠江而死,蒋钟虽然不信有人会用诈死这种昏招,毕竟上战场只是有可能回不来,诈死避服兵役却是无论死活都回不来,一旦被抓也是个死——但这死的时机未免也太巧了些,真是让人想不起疑都难。

可话又说回来,征兵的事他也是才知道不久,还是因着堂叔的关系,瞧今日阚虎那小子震惊的模样,想必事先并不知情,那申长更又是从何处得的消息?

下面的狗腿子在村里打探了一圈,回来告诉他,这申长更是个硬骨头,应该做不出临阵脱逃的事,而且他水性不好,掉江里那还不是只有淹死的份?

蒋钟一半相信,一半怀疑。后来见到冬小施哀毁骨立的模样,才算作罢。

但他并未真的信服,暗地里布了耳目,一直盯着老屋的动向。有这么个如花似玉的未婚妻,姓申的若当真活着,总不能一辈子不见吧。

这一盯,冬小施的生意自然也就瞒不住了。

冬小施心知这群人不见肉不会松口,除了拿钱消灾没有二路。幸好有阚虎从中调停,那些人才没有狮子大开口。

说实话,冬小施对阚虎的看法有些复杂。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跟那些衙差算是沆瀣一气。能得知县器重,又这般吃得开,可见使了不少手段,怎么也该归为蠹吏的范畴了。

但他这人又极重义气。先前通知申长更征兵一事时,申长更托过他,说自己要是回不来,请他代为看顾一下冬小施。阚虎确实做到了,而且不止收钱这一桩事。

蒋钟其人龌龊至极,拿了钱还贪色,对冬小施多次言语骚扰,乃至动手动脚。虽都被冬小施严词拒绝了,但她心里清楚,等这人耐心告罄,怕是会撕破脸皮不管不顾……若是如此,自己真就只能与之拼命了。

可她还不能死。

前思后想,将事情告知了阚虎。

阚虎出面与蒋钟恳谈了一番,他背后有知县的威慑,蒋钟不得不卖他这个面子,自此收敛了不少,不过对申长更的怀疑仍未打消。

幸而申长更早料到这一点,事先告知过冬小施,让她不要等报平安的书信。

冬小施庆幸之余,又有些难过。但凡有只字片语传回来,她也不至于悬心至今。

前几年尚可理解,近两年那蒋钟早已经放弃盯梢,为何还是毫无音讯?

不愿意往坏的方向想,只能自己劝自己:行军打仗时哪有条件写信,小兵小卒估计笔墨都摸不到。便是写了也寄不出,不然也不会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之说了。

可理智是一回事,情感又是另外一回事。

她并没有别的奢求,只是想找到些蛛丝马迹来告诉自己:申长更还活着,申长更没有死……

征兵风波过去后,王兴便再没去过县衙。毕竟是多年兄弟,他一直觉得长更的死有蹊跷,后来总算让他发现了端倪。

这两年,冬小施东奔西跑,去所有两军交战过的战场,打听申长更的下落。一直都是王兴陪在左右。

不过以后他应当陪不了了。

去年底,王兴终于抱得美人归——在帮着葬了石秋娘,石冬也顺利成家后,石秋终于点头嫁给了他。如今石秋和甜妞一样,肚里也揣着娃呢,至多年底,王兴也要当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