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越来越热,眨眼就到了农忙时节。
地里的小麦已经金黄,其他作物也相继成熟,既要收割归仓,收割完还要进行新一轮播种,这对于家家户户而言都是头等大事,冬小施只能给帮工们放了长假,即便甘霖那边催得紧也没办法。
甘氏几人过意不去。地里耽搁不得,生意又何尝能够耽搁?私下碰头商议了一番,齐齐来找冬小施,跟她提出把原料带回家做。这样就可以灵活安排时间,白天忙地里的活,闲暇以及晚上做手工,争取两头都不耽误。
这个方法冬小施先前也考虑过,只不过农活太累,她吃过那种苦头,怕大家支撑不住,也不好当那周扒皮。
麻氏却道:“家中有公婆,还有我男人王五,俩儿子差不多也顶事了,又都是做惯了的,累不着!”
冬小施就问:“眼下抢收才是最要紧的,你分出一半心力,家里人会不会不高兴?”
“我家是不会的,我也就是往地头送送饭,至于她……”甘氏笑指着麻氏,“你有所不知,自打来你这做工,她那出了名爱挑刺的婆婆就转了性子,再不找麻烦了不说,还把洗衣做饭喂猪的活儿都揽了去,就为了让她安心在你这做事。”
“如今在那个家里,除了她儿子,能赚钱的也就是我了,她还敢吵吵我?”说这话时,麻氏一脸自信的光彩。
当初来冬小施这做工,真的就只是想赚点钱补贴家用而已,慢慢却发现好处并不只是金钱上的。村里人有多羡慕就不必说了,家里人,尤其是公婆,看她的眼光也与往日不同了,说话办事再不是居高临下的语气,都是好商好量,甚至由她拿主意。
这搁在以往是想都不敢想的。一个孝字大过天,即便她给老王家生了俩儿子,家里地里的活从来都是一把抓,也还是得应付难伺候且处处想压她一头的婆婆。不是有句话叫“多年媳妇熬成婆”么?一辈辈人都是这么过来的,她曾以为她也得熬到婆婆闭眼那天才能真正在家里挺直腰板,没想到根本不用等那么久,老大的难题解决起来竟这么简单!
麻氏说不出这其中的大道理,只是愈发坚定了要好好做工的心。
冬小施却清楚,不管在什么时候,经济基础与个人尊严都是紧密相连的。尤其在这种礼教能吃人的地方,女子若无可靠的娘家与如山的嫁妆,自己再不具备些谋财的本领,那就真的只能一辈子依附婆家、任人揉圆搓扁了。
“既是这样……那就这么办吧,辛苦大家了。”
甘氏麻氏和甜妞领了自己那份材料就走了,冬小施叫住石秋,问:“你有没有不方便的地方?”
石秋家里没有干活的劳力,卧病的老娘和年幼的弟弟都指望不上,全靠她自己支撑,是最难的一个。
“若不然,你先忙好家里的事再说,别勉强自己。”
石秋摇了摇头:“我家地少,用不了多久,不会耽误这边的事。”
她如此要强,冬小施只好随她去了。
人人都忙着夏收,老屋这边却不用。
村子东北角那两亩地在分家之前就已经种上了庄稼,不过既然分给了申长更,那默认这季收成也该归申长更才是。当时梁氏当着里正和众乡老的面也说了,等这季庄稼熟了,让申长荣和申长贵帮着收帮着种,不必劳动王兴阚豹等人。
夏收开始前几天,申长荣兄弟俩确实来了趟老屋,却不是商量活儿怎么干,而是替梁氏传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