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八章 万物生长【大结局】

青川旧史 梁语澄 8187 字 6个月前

住持也望佛祖,百年沐雨,其上苔藓青青,

“您又怎知她当年不是大势之下、心甘情愿?可为理想抱负付出一切者,自也有超脱生死的心智。她或许已求仁得仁了,殿下却深陷泥沼,至今不肯上岸。”

云雾丝丝缕缕,缓慢沉降,自身侧飘过,终于渐行渐远。阮雪音因这番话彻底压下泪意,片刻抬眼,“多谢大师开解。”

“阿弥陀佛。”住持一礼,自袖中取出一张笺文,恭谨递上。

阮雪音接过来看,发黄纸页上的字句俨然读过:

秋水鱼踪,长空鸟迹。若问何往,往生净域。觉而不迷,生必有灭。乘愿再来,何须悲泣。

是上任住持鱼一大师圆寂前的偈语,昔年崟亡,祁蔚君臣共来隐林,顾星朗和慕容峋各被赠了一笺。

“生必有灭。”阮雪音喃喃。

“或早或晚。”住持平声。

仍是在开解竞庭歌之事。

“真会乘愿归来么?”

“殿下不是一直在努力么?”

有关祁后的传闻,纷纷扬扬、年年更盛,她偏偏不归,自因有更重要的事在办。

但大师哪里会知晓得这么详细呢,多半顾星朗说的。阮雪音再露自嘲意,“我这算什么努力。”

云游四海,据医药典籍与平生所学寻找起死回生之法,乍听可行,其实荒唐。

“穷尽一生做一件事,纵知不会成,无怨无悔。贫僧想不出旁的,比这更配得上努力二字。”

“嗯嗯。”朝朝憋闷太久,终没忍住开口,“姨母会醒过来的,我娘亲很厉害的。”

住持但笑,自袖中又拿出一笺呈上。

阮雪音疑惑接过,那纸张与前一张一般泛黄,字迹也出自同一人,却仿佛与那年顾星朗、慕容峋收到的不同。

“当时告诉过二位陛下,所赠乃是弟子们的手抄。方才给殿下的,却是贫僧的师父亲笔。这张亦然。”

“怎好——”

“师父圆寂前其实有两道偈语,这一道,只一张,吩咐贫僧,来日赠与最后一位观莲的施主。”

阮雪音想了想,“并无不敬之意。但当年雪音观莲毕,大师并没有及时相赠。”

“阿弥陀佛。师父有言,得是那位施主只身再来之日。”

就像未卜先知的天神。阮雪音暗暗想,低头看那几句话: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尔亡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求教大师。”并非完全读不懂,但阮雪音想听高僧亲解。

住持微笑,“与殿下的日升月落自有时,近似。”

阮雪音确定顾星朗对大师说了许多,可能就是去秋。

一想到他或许口无遮拦露了相思意,在寺庙之内、高僧面前,她便有些脸热。

“一来一回,两度过蓬溪山而不入,山脚停驻一日夜而已。”住持再道,“陛下也是执念之人啊。”

出寺下山,黄昏未至,却一路不遇香客。是因她来,专程闭了门吧。

朝朝拉开车窗,深吸几口早春馥郁,然后再舍不得关窗,趴着边赏边评,一会儿指这丛紫珠好看,一会儿又说那只百灵在唱歌,偶瞥得一棵古桃树,嫣粉半开的花朵缀了满枝。

“娘亲我们去瞧瞧!再折一支水养、带回家好不好?”

蓬溪山倒是没有桃花的。

而那两道偈语还在袖中,沉甸甸,阮雪音想起唯独给她的那道,最后一句写着:

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好。”她答。

这一年的春,格外长。

万物如常生长,那蓬勃的时限却像被不知名的力量悄悄拉伸了,以至于盛夏不热、秋来不凉,连着三季都只如一季,只如春日。

以至于冬天来得非常突然。

刚入十一月,寒气便席卷了整个霁都。挽澜殿里的结香破天荒打了花苞,然后在两日之内开了满枝。

-从来没这么早开过吧?

宫人问涤砚。

-从来没这么早开过吧?

涤砚又问棠梨。

“从来没有。”棠梨站在廊下看,眸色深深,“这花也算成精了。

顾星朗始终维持着打花结的习惯,当天夜里便坐在地上认认真真弄。夜凉如水,月光泼洒,他的脸已不是少年模样,白衣翩翩却真十几载未曾变过。

宫人们也有新有旧,皆默默立四下,静看鹅黄小花的枝条被君上精心挽成两个花结,与景弘九年的几乎一样。

然后他退开些许评估,露出满意神色。涤砚便在这时呈上密报,内容是皇后与公主四月从苍梧回蓬溪山后,一直没再下山。

他脑中过一遍接下来半月要完成的事,颇觉心安,回寝殿洗漱,合衣躺下,很快睡着了。

并非多梦之人,除了每年结香盛开时。

此夜亦不例外。

梦里熙熙攘攘,他大致环顾,知是锁宁;沿河而走,便在千万人中看见了浮桥上的阮雪音。

十岁吧,与竞庭歌、阮仲合绘的那幅肖像一模一样。却未着盛装、未施粉黛,素净的湖色布裙,双手抓着摇晃的桥索,在看粼粼的河面。

锁宁倒是难见这般艳阳天。

他不知自己几岁,对着河水照影,发现已经成年。于是朝她走去,踩过浮桥站到她身边,好一阵才被她察觉。

小少女一脸警惕,抓着桥索退后一步,人随着本就晃荡的浮桥晃得更厉害。

顾星朗不急说话,等她开口;她偏不开口,一大一小一高一矮莫名其妙在往来的人潮中对峙。

十岁已这样沉得住气了啊。顾星朗心中好笑,道:“你在这里做什么?”

小少女盯着他,似在思考此人搭讪的动机,片刻答:“看水。”

顾星朗心想真可爱啊,不禁笑意盈然,半躬身,“可以和你一起看么?”

“不可以。”

“为何?”

“我不认识你。而且,”分明开始慌了,面上却十足淡定,“我该回家了。”她稍顿,仿佛接下来几个字烫嘴,终是道:

“爹娘就在那头等我。”

她虚指岸边某处。

当然是假的。顾星朗只觉心疼,强按住想抱抱她的冲动,道:“那你去吧。”

小少女立时挪步。

“小雪。”

浅淡的橙花香因她经过身边分明地传来,他没忍住。

小少女转头,一脸震惊。

“你要去霁都。过几年就去,有人在那边等你。”

少女迟疑,“谁?”

“他会一直等你。你若一直不去,他就会来找你。你会去的吧?”

少女清滟的眸中满是困惑,半晌,很轻地点点头,不像答应,更似糊弄。

“到时见。”顾星朗温柔道。

到时见。

这话音亦出现在当夜山中阮雪音的梦里。似乎是他的,又似乎是她的。

景弘十六年十一月十五,有车驾自覆盎门出,一路西行,昼夜不歇。

“陛下为何退位,是病了么?”霁都城内,民众议论嗟叹经久未绝,一扇门窗里,八九岁的男孩问兄长。

他的兄长正是景弘六年与太爷爷同看听雪灯亮的小少年,已经成家立业,对波澜壮阔的青川十年如数家珍。“愿我君,康健喜乐,长长久久。”

这话像在答“病了么”之问,又像不是。

小男孩没太明白,想半刻,点头道:“父亲说如陛下般,少年登基、在位十六年拿下两国、险些一统大陆的君王,从前没有,以后,该也不会有了。”

“的确。”

“那为何是险些?蔚国,很难拿下么?”

他的兄长没答,眯眼远眺,只见浩瀚苍穹下车水马龙、屋瓦连城。这大祁国都,似乎比十年前更见繁华了。

千里之外,苍梧皇宫信报至,慕容峋坐在沉香台上看了,递给方桌对面的阿岩。

阿岩识字已不少,没几句话,都能读懂。

“姨父真的退位了。”

慕容峋不置可否,重望湛蓝天幕,北国深秋,群星璀璨,也是千百年不变的景色。

“顾星漠,纵不及他,并不会更好对付。”半晌他道,语气平湖无波。

“儿臣会与父君一同守好家国。”阿岩道,放下信件,举起茶杯。

慕容峋已习惯女儿小小年纪行事如大人,温柔一笑,举杯要与她相碰。

“还有娘亲。”阿岩又抬左手举起第三杯,在北侧,其中确实斟着半杯茶水。

三盏紫玉杯聚一处,夜色里发出清脆好听的声响。

这一年,整个青川最早下雪的地方是大风堡南麓。

十一月二十二,自霁都出发的神秘车队终于抵达山脚。初雪过了最大时,只若有似无地飘,白色斗篷的公子下车往山林中行,很快消失在皑皑雪景里。

终年以奇门遁甲环护、生人勿进的蓬溪山,今日十分友善。顾星朗顺着树干上同样的橙花标记走,深一脚浅一脚,刚有些觉得遥遥无期时,轻快的踏雪声隐约传来。

正好有点累,他干脆驻足。

半晌才听见小女孩的银铃音色:“爹爹好懒!才一半路就走不动了!”

五岁时的双髻变成了垂落的双辫,稚气又褪了些,是亭亭玉立的小姑娘了。

“怎知我今日到?”顾星朗展颜。

“娘亲说的。”

“娘亲呢?”

朝朝狡黠一笑,回头一瞧,往旁侧让两步。

绛红斗篷的女子便出现在落雪茫茫的深景里,越来越近,面庞的白与周遭浑然一体,更衬那双眼瞳如烟水清涧。

足够近了,偏又隔着四五步的小段缓坡,她停下来。

仿佛都想将阔别的容颜瞧清楚,两人都不动。直教旁边的小姑娘着急,偏迫于这没由来摄人的气氛,不敢吭声。

“大雪封山,路不好走,公子出门,当先观天象。”

“急着给心上人过生辰,免不了风雪兼程,好在,是赶上了。”

山风轻过,摇下竹叶上小撮晶莹的雪星子。这南国山林,深秋亦翠,竹就更是常翠,从高空俯瞰,雪色虚掩翠色,春冬莫辨,却是格外清新洁净。

从高空俯瞰,人也不过是小小的点,与万物一样,生而又灭,生生不息。

那一红一白两个小点,便在这西风穿林之刻,同时移动,相向而行,会于一处,化作一点。

十年一梦,沧海人间。

—————————

正文完。

------题外话------

大结局章,回归一个17:20更~~下周还会更一篇后记,番外、下本书写作计划都会跟大家报备,今天就不多说啦。谢谢东方不饱嗷、小肥肥、风雅颂t、妞妞月票2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