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那么多乡呢。

要供应全部基层,每乡总不能只买一匹母马吧?做种的公驴可以只有一匹,负责生育的母马却得多来一些。

秦王政听得频频点头赞许:

“县乡自行培育骡子售卖给下属的亭里,这样便可多一项财政收入了。”

总比商人直接去卖骡子要好,那样钱就给商人赚了,不能尽数入府库。

实际上在秦国,大部分的畜力繁育和销售都是由官府负责的。商人能插手这个的不多,不像六国那样放宽了限制。

之前分发下去的牛,就是直接以官牛身份下发的。庶民使用只能花钱租赁,还得十分爱惜,否则便要罚钱。

租用耕牛的价格不高,只是意思意思收一点,主要还是为了布惠于民。

但以后租用骡子就不同了,它不像耕牛那样是事关春种秋收的重要畜力。

回宫之后,秦王又招来司农询问。

“骡与牛,耕田时孰优孰劣?”

司农答:

“这要看各自的品相了。”

所谓“短骡子长马,好牛脖一柞”,说的就是这个。

马要跑得快,需要它身体呈现流线型。骡子在这方面不如马“长”,所以它比马更适合作为畜力,而非行军。

而耕牛则要看它的脖子,脖颈粗短、前肩宽厚且高的牛更有力气,耐力强且走得快,是耕田的不二之选。

品相好的骡子耕地自然会比品相差的牛强上许多,一般情况下骡子也可以帮助庶民耕田。

但还有一点不能忽略,就是骡马掉称比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