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页

可此次这位主考官三年前才高中,不过为官三载,大多还不曾在翰林院呆着;这叫他们从何得知这位主考官的脾性、喜好。

真真儿是一片茫然。

“我与穆学士不过同在柏江书院求学几年,不过他为甲班学子,我为乙班,却是没说过几句话。”那袒露自己同穆苏同为柏江书院学生的学子连忙摆手。

众人一听这话瞬时歇了心思,转而继续聊起了近日穆苏这位引得淮安学子长挂嘴边的主考官。

“六元及第,真是好生让人艳羡,身为一介读书人此真是一生最大所求了。”一学子感叹。

另一学子接话:“为官三载便已是正四品的侍讲学士了,这样的升迁速度真叫人望其项背。”

这话一出引得众人赞叹,若说近两年大庆朝堂之上谁最引民间学子关注的,那便是这位六元及第的穆大人了。

不仅成了大庆科考第一个六元及第的学子,入朝为官之后屡创实绩,还是个勋贵世家子弟。

在座的学子都是过了院试,考取秀才功名的,已经是入了士阶层的人,对于朝堂诸事自然也是所知颇多。

穆苏户部算学之法,都盐院盐引造册一事,乃至泰安府治理水患,凉州府探查齐大学士及马守备贩卖官粮、勾结外族等等在邸报之上,他们早已知晓。

因为众学子对这位穆大人还是怀揣了许多敬佩以及好奇之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