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孩子多觉,睡过去便是。
两日后,夫妻二人将常平侯府托付给穆柔疏后便启程前往临淮。
临淮城
三年一次的秋闱致使各地学子纷至沓来,临淮城近日人来人往,各大客栈住满了科考的学子。
城中近来随处可见各茶肆、酒楼、客栈、凉亭等地坐满了学子,他们吟诗作赋,探讨学问,其间谈及最多的便是此次乡试主考官。
“诸位兄台可知,此次咱们淮安府的主考官乃是三年前六元及第的翰林院正四品侍讲学士穆大人!”一学子微微额首,压低声音将这大消息传至其余学子耳中。
此等消息,即将乡试的学子们自然是无有不重视的,纷纷侧目回话:“有所耳闻。”
“真是物是人非,想三年前这位学士大人还同鄙人一同在柏江书院读书,如今人家却已是鄙人的主考官了。”那学子又一番话引得众人侧目。
旁人甚是激动:“兄台竟是柏江书院的学生,想来对穆学士定然十分熟悉,可否劳烦兄台告知穆学士青睐何等文章?”
众学子们闻言纷纷附和,往年主考官大多是翰林院任职已久的学士,那些大学士为官多年,邸报上大多也可见其之文采,其所做之文章自然也就被各大书肆刊印。
学子们便也能从中窥得一二主考官之脾性、喜好,以便科考之时投其所好做文章,如此榜上有名的几率略大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