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踏足了别人心爱的领土。
宁静的小镇在我所握的炮火下破灭。
一切都结束的很快,我得以回家。
我回想起了心底最深处的柔软。
我想见到她,于是奔赴而去。
满目疮痍,千疮百孔。」
·
「我的故乡、成为了废墟。」
——
故事以崔斯汀的自白为结尾。
就此结束:
这是最初的故事。
但在和士兵谈话后,青木决定微改结局。
于是在青木在活着的那一方增添了一块砝码,给了崔斯汀一束虚幻的光。
故事在那根弦断裂的地方转折。
—2稿—
脑海中那根无时无刻紧绷的弦,
在那一瞬间,就这么轻描淡写的断裂。
·
「脑中一片空白,
痛苦在心脏肆意蔓延。
就在这时候,崔斯汀听到了哭声。
那样的哭声……
让他想起了战争时他手里沾染的鲜血,
那些死在他手里的孩童。
他愣在原地,几乎不敢动。
最终,他寻着哭声找去。
他看到了一张哭得冒鼻涕泡泡的小脸。
崔斯汀呆滞的看着他,
向他伸出了略微颤抖的双手。」
·
「我这一路都在黑暗的废墟里寻找心目中的故乡,在满目疮痍中沉思、反省,却从未想过——脚下正踏着的,就是自己心心念念的地方……」
「我也从未想过,我会在最后的归途抓住了可以称之为奇迹的微弱希望。」
——
故事到崔斯汀向婴儿伸出手这里便愕然而止,最后结尾以崔斯汀的另一篇自白告终。
概述总结,再点一下题。
考虑到所处的地方,因地制宜的将叙词朦胧化,达到似是而非的暗喻。
极为常见的‘总分总’结构。
加上开放式结局的魅力。
完美。
——
相较《流亡》的无人问津,
《归途》出乎意料的火了,
不是那种明面意义上的火。
就像他去书店,压根就不会见到什么自己作品的夸张横幅,而他的书在一堆书里,显得丝毫不突出。在街上,不会看见人手一本他的书,也听不见有谁讨论他的书。
就像《流亡》里形容的一样。
「没有人会关注除吃喝以外的事情,没有人会去思考这是为什么,仿佛对这些他们眼中的细枝末节与无关紧要多一丝关注,都会抽空他们的生命,他们凭借生存的本能得以在这个腐朽的世界里存在。」
压根就看不出来哪里火了。
像是海底的暗潮,
无声、静谧、鼓动着,
缓慢却又危险。
那他是怎么知道自己的《归途》火了呢?
实打实的销售量,
山本编辑的开心来电,
读者的来信也如雪花般纷纭踏至。
但真正让他明确《归途》确实是火了的依据却是来自系统认证的成就。
没想到他还能打出这样的成就……
这可是系统认定的!
那说明什么?
说明他写的好啊!
除却成就,他还收到了系统的其他提示。
——
·滴!已达成‘小有名气’成就
·滴!激活‘作家’身份
·确定根本属性为[神秘、稳重]:是|否
·选定阵营:黑|白|灰
——
[神秘、稳重]是他进游戏前对[青木司作]设置的根本人设属性,他发现自那天确定后,自己扮演的人物越发向他设定的形象靠拢了。
要怎么形容呢,大概就是不能ooc吧。
他原先还能拿着这个壳子做一些蹦蹦跳跳的动作,但现在因为蹦蹦跳跳这个行为不符合根本属性[稳重],所以就被限制了。
而他大概也不能做出拿着自己写的书跑去医院挨家挨户的推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