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可以称得上是温和的眼神在士兵离开后变得漠然,所有的一切都消失在他眼中。
他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指腹无意识的摩挲着杯壁,嘴里似乎在念叨着什么。
夏目慢慢的从桌角下靠近,想要听清他说了什么。
可是他刚走到桌下,青木就已经拿着东西站了起来。
他只听到了最后一句话。
轻轻的,没有指望任何人听见,仅仅只是说给自己听的话。
“真是让人,头疼啊。”
轻巧的跳上了桌台,三花猫蹲在青木喝完的咖啡杯旁,就这么看着他离去的背影。
青木没有回头,
也没有看到他。
那是一个活得极为透彻的人。
夏目想。
·
除《流亡》外的第二部、
又或者第三部、
真叫人期待呢。
——
对于士兵们来说,《归途》也许不是一部足够好的作品。
不可置否,虽然灵感源于他们,但青木的所思所想,一字一句,无时无刻不在谴责他们的暴行,却又怜悯于他们的遭遇。
书中的主人公体现了他的意志,自然也为自己的行为而忏悔。
来自作为受难者士兵的忏悔。
就像是印在书封上的标语一样简单明了。
「来自受难者的呐喊与施暴者的忏悔。」
崔斯汀既是施暴者,也是战争的受难者。
——
《归途》
这是一个退伍士兵寻找故乡的故事。
·
战争结束,一切尘埃落定。
崔斯汀什么也不记得了,但他知道自己要回到自己的故乡,那是他心中的坚守。
于是他踏上了寻找故乡的旅途。
这一路,崔斯汀见证了太多的废墟与黑暗。期间偶尔出现的应激性反应也让他后知后觉的明白自己之前不是一个普通人。
寻找故乡的旅途中,崔斯汀逐渐回忆起越来越多的记忆。他想起了战场的残酷,想起了战友的牺牲,想起了人性中的道德。
他时常在睡梦中因为战友的哀嚎与敌人鲜血淋漓的脸而醒来,他时常因为莫名的情绪而泪流满面,又时常语无伦次、喜怒无常。
他时常用警惕的眼光防范着周围。
崔斯汀从麻木中苏醒,因为自己对人类犯下的罪而感到迷茫与痛苦,对战争以及战争对人性的摧毁而感到深恶痛绝。
他忏悔着“对自己所犯下的罪”。
他的内心已然千疮百孔,但他心中仍有一块柔软的地方,那就是他的故乡。带着战争后遗症的崔斯汀想要回到他的故乡,他记忆中最美好的地方。
在寻找过程中,他终于回想起了自己的故乡,于是他义无反顾的直奔而去。
在故事的最后,崔斯汀回到了满目疮痍的故乡。一路都坚持下来的他,在那一刻瞬间崩溃。
·
这是当时,他交给山本的原稿。
所以山本才会问他:
“崔斯汀最后是死去了吗?”
因为崔斯汀已然崩溃,
似乎死亡是最好的结局。
在青木心目中,故事的结尾,
崔斯汀当然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自杀。
但如果真让人看到这样的结局……
他想,也许天台上会多出几个跳楼的人。
也许也是隐隐约约意识到了这样的结局过于悲苦,所以落笔时——
他给了一个意味不定的结局。
或许死亡,又或许顽强的活了下来。
在书中,他并没有明确结局。
即便大部分人都认为崔斯汀会死去。
作者有话要说:
青木:
寻找故乡吗?
崔斯汀寻找的,从来都不仅仅只是故乡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