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页

两池春 裴嘉 804 字 2023-05-17

臣子们不敢说高皇帝和武皇帝的不是,更无法否定武帝和先帝的功绩,只能迂回着说,大燕连年征战,内外交困,朝中再也经不起任何动荡。

若是女主位登九五,则每朝都要经历没有储君的忧惧,给了狼子野心的乱臣贼子可乘之机,实在不利于大燕的江山稳固。

先帝和武帝斗了半辈子,又和臣子们斗了半辈子,最后实在不想斗了。而且儿子女儿都一样,大臣们说的也有道理,她自己更深有体会。

三朝以来,哪次立储不是立祸。

还年轻的时候,她成日陷在生不出储君的忧虑中,担心自己哪天死于非命,后继无人,好不容易打来的江山都断送在自己手里。

所以为了山河永固,先帝同意立皇子为太子,给了他沉重的江山;封皇女为和怡公主,给了她无限的自由。

连决说:“我倒是以为,先帝没有立和怡长公主为太女,还有一个原因,也是更重要的原因。”

“还有一个原因?”

“和怡长公主和陛下不同,她有父亲。”

芳卿不置可否。

人人都有一个父亲,谁也不是仅靠母亲一个人生出来的,只是天家格外不同。

先帝的后宫里也曾有许多男人,只是出于政治考量,从未说出两位皇胤的生父是谁。此举一来可以避免外戚干政,甚至防止父君夺权;二来可以控制子女的忠心,使他们只有母亲一人可以依赖,以免他们将来逼宫谋逆,生出玄武门之变。

只可惜,和怡长公主长得太像她的父亲,也颇有将门之风。见过她的人都心知肚明,公主的生父就是开国元勋夏氏,武定侯。

连决说:“夏氏一门不仅是开国功勋,还出了三代名臣、名将,当朝根本无人可比。如果长公主当年被立为太女,朝臣也会倒向夏家,后果绝不会亚于霍光之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