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先生的五官有些眼熟,但她一时想不起来,便问:“不知您是?”
“在下李柬之!”白发老头俯身一拜,然后冲着天子大喊:“陛下!这是天禧五年曾在此面谏元孝皇帝的盛姑娘,并非刺客!”
原来是李迪的儿子,盛无崖心想。
随着李柬之的这一声大吼,上清宫终于安静下来,落针可闻。盛无崖忽略掉周围或惊或奇的各色目光,对天子屈膝行了个礼,朗声道:“遂城盛无崖,拜见官家。”
能当皇帝的不愧是见过大场面的,年轻的宋神宗不管心里有多少揣测,但面上还算平静,闻言重新落座,矜持地开口道:“不知姑娘来此,所谓何事?”
“来送陛下一份大礼。”盛无崖将竹筐里的农书种子掏出来,一一摆到殿上:“东海之东,约三万两千里外,有一福地曰美洲。此洲辽阔富饶,更有高产良种,能解天下之饥,能果万民之腹。吾悬舟出海二十年,侥幸寻来美洲良种,逢此佳节,特来进献。若有失礼之处,还望圣人海涵。”
盛无崖觉得自己无论是行为上还是语言上都非常有礼貌,可在周围人看来,她简直嚣张至极,无礼至极。此女面见天子不但不跪,还说什么“海涵”,那是能海涵的事吗?御前失仪直接拖出去打板子啊!杀了也可以……只有李柬之根本不在意她的礼数,目不转睛地看着殿上的种子,惊喜异常道:“这些就是盛姑娘所说的良种吗?不知亩产几何?”
在这个时代,北方以小麦为主食,南方则青睐稻米,汤饼和馓子是老百姓普遍爱吃的东西。而这两样谷物的产量,平均下来不过亩产一石,高产的地方也不过一点五石(注1)。两宋的一石换成盛无崖熟悉的单位是九十八斤,因此,这个年代的粮食亩产量平均下来就是九十八到一百四十七斤。
此数据可能因年份的变化而略有浮动,但上下相差应不会太多。在盛无崖上辈子的记忆里,普通人家种植的水稻都可以亩产千斤,而最先进的超级稻种可亩产两千至三千斤,和现在根本不可同日而语。
想起过往,她叹了口气,指着大殿上金黄色的种子说:“此乃玉米,亩产可达八百斤。”这个数据跟后世比,还算低的。毕竟没有现代化肥的加持,不管盛无崖如何精心耕种,也达不到记忆里的产量。
可即便如此,这话也惊呆了上清宫的一干君臣,年迈的李柬之双目亮得惊人,反复确认:“真的?真的?”
“岂敢欺您。”盛无崖笑了笑,又指着土豆说:“此乃土豆,又名洋芋、马铃薯,亩产两千斤左右。”
此言一出,上清宫像油锅一般一下子就炸开了。天子“刷”得一声从御座上站起来,不顾太监劝阻,直接走到了盛无崖跟前。
“两千斤,两千斤!”李柬之眨了眨眼睛,热泪滚滚而落:“高产至此,我大宋子民当不再挨饿了!”
年轻的天子小心翼翼地从地上捧起一块红色的根茎,亲自问道:“那这个呢?亩产几何?”
盛无崖看了一眼,答道:“此乃红薯,吾试种时,亩产两千五百斤左右。”上清宫随着她的话语再次声沸盈天,御前的大太监连说了好几个“肃静”都无法让众人平静下来。
接下来,盛无崖又一一给这位天子介绍了花生、向日葵、番茄、辣椒等物,并将凝聚了自己所有种田心血的《稷菽农书》奉上。少年天子亲手接过农书,唤了声“介甫”,一个年近五十的黑脸男人应声而出。天子将农书转交到黑脸人手上,干脆果断地对着盛无崖深深一拜,无比郑重道:“玄女大德,顼无以为报。愿领天下万民立祠,日日为您焚香祝祷。”
天子下拜,诸臣更是齐齐跪在了地上。盛无崖眼疾手快地托住了天子,心想对方把自己跟玄女扯在一起,是出于什么政治考量进一步巩固皇权的“神授”性么?想到此处,她便没有否认赵顼的“玄女”之言,只叮嘱道:“不可立祠,不必焚香,不得令百姓伤财。”
给高产物种找好去处后,盛无崖并没有立即返回棋坪山,而是一边游历一边打听丁春秋的下落。她本以为,以故事里丁春秋张扬的秉性应当很好找,岂料这个世界既没有星宿海也没有一干聚在星宿老仙座下吹彩虹屁的手下,让她无从下手。
西夏那边,她只偷偷去了一回,给李秋水的长子悄悄留下了一堆礼物。缥缈峰那边,她压根没脸踏足,时至今日,盛无崖都还能清晰地想起,那年师兄鬓发凌乱浑身青紫的画面。
这年的下半年,从七月开始,东京又是地震又是大雨又是月食,吓得有宋君臣连夜改了《明天历》。八月,京师再次地震,且绵延不绝,一直持续到了年底。除了京师外,莫州、瀛州等地也接连地震,以致房舍倒塌、堤坝崩溃,灾民流离失所、死伤难计。盛无崖因救济灾民在这些州府呆了好几年,直到熙宁四年重建工作陆续收尾才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