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进货的海商就更多了,哪怕工坊一扩再扩,招的织工再多,一时差点供应不上,连带棉布的价格都上涨了一些。
康熙果断在几个地方建起了新的纺织工坊,年前才勉强跟上了产量。
扶桑国只有幕府能做买卖,海商不好跟康熙抢生意,就往别处去卖。
欧洲和俄国自然是最适合的主顾,那边天冷的时间长,穿着又十分繁复,层层叠叠好几件叠加。
如果有棉布这样既舒服又吸汗还轻薄的布料,价钱还比丝绸要便宜,贵族们谁能不喜欢?
不说欧洲,俄国人就尤为喜欢棉布。
因为棉布比绸缎要结实得多了,不容易损坏,不然总是换也十分肉疼。
大量的棉布涌入欧洲和俄国,海商赚了,康熙只会赚得更多,很难不叫人眼红。
如果能偷一点棉籽回去种下,再试着纺织,说不准就能得到棉布。
要是能得到大清的纺织新机器,那就更好了!
第69章 三更合一
这传教士自称是俄国人,能说一口流利的俄语。
知府分辨不出这人说的是不是俄语,当地也没有会俄语的人,就只好写密折请康熙来决定如何处置。
康熙就让他把这传教士和侍从一起押送到京城来,自己倒想看看究竟谁那么大胆。
大清的传教士都是欧洲的居多,只因那边要更富裕,跟着海商过来,或者自己有船队过来都比较方便。
俄国的传教士少一些,却不是没有。
京城就有几个俄国的传教士,听闻此事就立刻向康熙喊冤,说他们俄国传教士绝不会做这种事!
而且从俄国过来,传教士基本上都是走的陆路。
之前因为边境不太安全,俄国传教士都是结伴过来,没谁敢单独走,不然别说钱财被抢,还得丢命。
所以这人只带着侍从,单独跑去北边说是俄国传教士,骗鬼呢!
他怎么过来的,就带着一个侍从如何穿越边境?
而且俄国传教士就那么几个,彼此都是认识的,怎么谁都不知道有这么一个人?
他们强烈要求这传教士押解上京后,就要跟这人当面对质,揭开这人的真面目!
京城的俄国传教士群情激奋,顾凝宸听说后都要怀疑是不是有人假扮传教士,才让他们如此愤怒了。
康熙倒是好整以暇,看着京城这几个俄国的传教士上蹿下跳的,她不由好奇道:“皇上,这传教士难道真的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