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页

曹玺的病虽然有起色,却依旧不能太操劳,康熙就让曹寅回去协办,还给了个正式的身份,免得他名不正言不顺帮忙处理差事。

曹寅连忙谢恩,曹颙进了算数学院压根不肯离开,他就只能暂时带着其他人送验震器先回去江南。

江宁府那边专门空出一个大房间来安置验震器,又让差役和侍从日夜守着,免得出什么提醒的时候没有第一时间发现。

验震器这边才处理好,康熙就收到一份密折,看完后皱紧了眉头。

这密折是北边送来的,说是有人夜里偷偷在棉花地附近徘徊,当地佃农立刻就跟东家说了,东家就报了官。

差役守在附近好几天,终于逮住了偷棉花的人,竟然是一个传教士的侍从。

侍从被扭送去府衙,传教士也被叫过来,却一口咬定是侍从好奇,看着棉花漂亮,想要摘一朵回来,并没有坏心。

他也愿意给棉花地的东家赔偿一笔钱,此事就这么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因为康熙之前颇为重用传教士的样子,又多次召他们进宫,当地官府对传教士有些忌惮,不敢多为得罪,准备息事宁人。

但是有个差役却察觉有点不对劲,只道把侍从带回去记录口供再出来,两边赔偿也得写字据才好。

白纸黑字写明白,以后才不会有纷争。

传教士为此没有异议,于是一行人就去府衙了。

差役把侍从带去后边,不小心把茶水泼在侍从身上,连连道歉后,把自己洗过的衣服借给侍从换一换。

侍从却大为紧张,不肯换掉,不说差役,就连当地知府都察觉不对。

不顾传教士反对,差役把侍从带去隔壁房间搜身,在身上就发现了藏在各处的棉籽。

有藏在头发里面,有藏在袖子的暗格,还有裤子的口袋里面,藏得那么严密,就知道是准备把棉籽带走。

棉籽就是棉花的种子,只要时间不长,带回去泡在水里几天,种下后就能出苗。

侍从身上被搜出了棉籽,这下传教士再也不能狡辩,被当地知府押进大牢,又写了密折过来给康熙,看他怎么处置。

棉布之前送了一点给扶桑国,那边的幕府将军十分喜欢,第二个月开始就让人采购了许多回去。

这棉布比绸缎要便宜,穿着还舒服,尤其作为贴身衣服最为适合。

绸缎那么贵,当然用在正式的场合上,平时就能换成棉布,减少一点花费。

哪怕幕府再有钱,也不至于随意挥霍。

扶桑国买了那么多棉布,就引起其他海商的注意,一看就觉得是个好东西!

绸缎被康熙限量了,但是棉布没限量,而且穿着又舒服,价钱还比绸缎便宜,看着一点都不廉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