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地区丘陵地势较多,不可能像是在荆州一样,施行大面积的种植,若是要保证农耕的产量,就要择选适合的地址,依照不同的地形和雨量开垦梯田,并活用水车。
水车相传是在刘宏当政时期,由十常侍毕岚发明制造,但这个说法并不是为人认可,以十常侍当时的身份和地位,毕岚应该是没有时间研究这种东西,想来是他麾下的智囊团中人所创,然后将此功归于毕岚。
时至如今,由于信息和技术滞后,再加上战争频繁,水车只是在部分的郡县用以辅助农耕,并不能全面普及。
但是这一次,刘琦入蜀之后,在江州进行试点,将这些有利于蜀中农业发展的工具,统统带进了益州。
第六百四十章 阻止刘璋办蠢事
“这是什么犁?”
随同刘琦在南郊转悠了一个上午,张松看到了不少新奇的东西。
从田地的开垦,到田垄间的规整布局,再到那水车,每一样都让常年在蜀中的张松颇长眼界。
益州除了蜀锦技术之外,其余的技术在整个大汉朝都相对落后,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路径太险,进出比较困难。
毕竟,这是一个没有媒体的时代,想要宣传新知识和新技术,就全国的层面来讲,特别还是经济和政治都不稳定的战争年代,实在是太难了。
故而,水车虽然已经问世有一段时间了,但在消息相对闭塞的蜀中,尚还无人将其引进使用。
而刘琦从荆州带进的曲辕犁,也与蜀中现在所用的农耕作具,大为不同。
“犁者,以畜力带之,破土的在前,翻土在后,而我们南方的土地和北方的旱地相比,宽窄较小,却地势不平,耕作时常要转弯,牲畜带犁与人不同,多少欠缺一些灵活,如此在耕作的时候,就会时常出现麻烦,这就需要在劳具上多下些功夫,这曲辕犁的最大特点,便是轻便和灵活。”
张松闻言,缓缓地点了点头。
徐庶在一旁笑道:“牛犁相联,对于耕种者而言,才是最为省时省力。”
刘琦领着张松等人,一边在郊外的道上巡视,一边伸手指向旁边的这些新开垦的不同类型的田地和新设的载具,道:“永年先生,刘某身为朝廷敕封的益州牧,首先要做的,不是如何抢占益州的城池,而先要想,如何让蜀中仓禀充盈,人不挨饿,不受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