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了二人的讲述劝降的过程,蔡瑁很是满意,可刘琦却不答应。
刘琦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不可让二人这般悄无声息的归顺,一定要让他们大张旗鼓的开城献降,要让襄阳的百姓们亲眼看到!需让二人当着襄阳百姓的面,亲自引我军入城,一则以示诚信,二则彰显严君之威。”
蔡瑁皱起了眉头:“公子,张虎和陈生已降,又何必这般折辱他们?未免太过了。”
刘琦对蔡瑁解释道:“蔡将军误会了,琦此举绝非是侮辱,只是想在严君上任之前,为他在襄阳争一争颜面,立一立威势。”
蔡瑁闻言一愣……为刘表争颜面?
“这算是怎么个争法?”
刘琦解释道:“严君任荆州刺史,虽是朝廷敕封,但我刘氏在荆州并无根基,亦无威望,前番以雷霆之威平定三族,襄阳百姓大多也觉得是蔡蒯两氏手笔,所以受降张虎和陈生二贼,说什么也得把动静弄大些,为严君赚些名威。”
蔡瑁这才恍然,暗道看不出这小子还蛮孝顺的,居然想借用受降二贼的事给刘表赚取声望?
可惜,你争来争去,也不过是给蔡某争名争利而已。
蒯越在一旁做和事佬道:“公子之言,合乎常理,咱们在南郡闹了一番,却无一样功绩可以归于使君,受降这事,也该给使君添些面子才是。”
有蒯越替刘琦说话,蔡瑁也不好反对,遂道:“只是刘使君不在此处,公子打算如何行事?”
刘琦道:“受降之前,可着张虎和陈生将襄阳四门大开,允许城内百姓出城入城,商旅亦可持路引做生意,恢复襄阳城的正常商贸流通。”
“待受降当日,我等立严君之纛,在城外人流交汇处受降张虎和陈生,合乎常理又不显做作,既彰显严君之威,又可振三军士气,不知公等以为如何?”
蔡瑁对刘琦如此摆弄花架子的行为深感不屑,道:“繁琐过甚。”
蒯越急忙道:“不繁琐,我等此举也是为了刘使君之声威着想,待使君到日,自也会记上我等功劳一件。”
说罢,蒯越冲着蔡瑁使了个眼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