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8页

拜伯尔斯的独眼突然瞪圆了。这可是太惊喜了,居然还能转移制造技术的?

不管什么年代,总会有些人急功近利,认为买不如租;但同样,也会存在一些有识之士,能发现真正的价值,懂得技术肯定比实物更重要。拜伯尔斯作为一代枭雄,自然属于后者,能认识到技术的重要性,这对他显然是个巨大的诱惑。

但东海人这么慷慨,也不是掉进钱眼里了。现在东学西渐,火器技术传播到大食地区甚至再扩散欧洲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既然已经无法避免,那么还不如误导他们一下,通过手把手的传授,让他们走上锻铁后装子母炮这条歪路上去,而不是走更简单也更实用的前装长管炮路线。现在教给埃及人这套技术,就是误导的开始。

而且即使手把手地教,他们也不可能立刻就掌握,在未来的相当长时间里都会依赖东海技术、优质材料和工具,这是一条可持续的发财路啊。

拜伯尔斯不可能立刻领悟到这一点,但也知道东海人不会无缘无故白送好处,好东西必然也需要用好东西去换。他沉下脸来,问道:“很好。那么,代价是什么呢?”

左辛轻松地说道:“不是很多。转移技术会需要一些费用,但我保证一定是合理的。不过作为这次交易的前提条件,希望苏丹能允许我们在苏伊士港常驻贸易,并授权我们在红海打击海盗。”

拜伯尔斯嘴角抽搐了一下,果然,这些贪婪的家伙要的就是红海的贸易垄断!

但事到如今,他也没办法了,就算他不同意,可人家的大海船已经赖在红海了,他难道有足够的海军去驱离他们吗?

于是他咬牙答道:“可以!但是你们不能住在苏伊士城里,得把城市让出来,我在城南给你们划块地方,那里你们可以随意居住!打击海盗什么的你们随意,但是每年要给我上缴两万第纳尔的税赋,这笔钱可以用火炮技术或者实物来抵扣!”

左辛心里是乐开了花,能谈成这个条件,可是超出了当初谋划的最好的预期啊!他当即笑呵呵地行礼道:“苏丹英明,我们一定能合作愉快的!”

第645章 香港

于是战争就这么结束了。

阿八哈汗可能永远不会意识到,这场战争本应是马穆鲁克再次大显神威的舞台,在历史上,蒙军大败,几乎永远丧失了西进的可能。但是,在东海人的无意介入之下,这场战争的结果却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折。马穆鲁克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惨败,而伊尔汗国和西洋公司攫取了丰厚的战果,这个战果甚至远远超出了阿八哈汗的最高的预期——当初他觉得能拿下哈勒普就不错了。

战后,大食地区的战略态势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伊尔汗国几乎收获了整个富庶的叙利亚地区,势力大大增强,野心也随之膨胀。而另一个明显的受益者是基督徒们,之前他们被马穆鲁克不断攻城略地,几乎到了消亡的边缘,而现在这个威胁陡然消失,可以大大喘一口气了。不仅如此,蒙古人还需要大量的狗腿子去压制新得地区的本土居民,而这些基督徒显然就是合适的人员,这使得他们的政治地位进一步上升。

现在的大食地区,更“均衡”、更“精彩”了,但潜在的火药味更浓,也更符合东海人的期望,浑水才好摸鱼嘛!

除了这个无形的政治收益,他们在霍姆斯战场上迫不得已大出风头之后,也收获了巨大的实际利益。战后论功行赏,阿鲁浑和阿八哈很慷慨地把波斯湾南岸的震旦港一直到澳门岛的大片不毛之地都划成了西洋公司的封地,还掏出大笔真金白银购买他们的优质火炮,可谓赚了个盆满钵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