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他还能再拖上几个月,不过正在不久前,一份天降大礼包砸在了他的头上——英格兰的爱德华王子死了老爸,急着回去继承王位,于是匆匆与他签了和议退兵。这下子,两路威胁一下子解了一路,再不出兵收复叙利亚就说不过去了,于是拜伯尔斯就率领数万早就动员起来的大军,从黎凡特一路北上,到达了叙利亚地区,与伊尔汗国联军遭遇了。
两军都拥有大量的轻骑兵,马穆鲁克这边质量要好一些,但蒙古骑兵的数量更多,总体来看势均力敌,谁也无法完全遮蔽战场。这样的两支军队,打起来反而没什么花活,新月地带的宽度就这么点,有点动静对方很快就知道了,什么千里奔袭分进合击之类的奇谋都是做不到的,因此互下战书之后,双方主力很默契地在名城霍姆斯之南汇聚了起来。
十年前,蒙古大将怯的不花率领的西征军就是在这附近被马穆鲁克大败,从而止住了西征的势头。这多少有些不吉利,但对于伊尔联军来说,当地仍然是个合适的战场。因为霍姆斯西边紧挨着十字军建立的“的黎波里伯国”,现在他们是友军,可以方便地从海上获取补给,同时也是一条退路,而东边又是茫茫沙漠,不用担心突袭,两翼都有了保障。
而对于马穆鲁克来说,他们固然是希望伊尔联军再往南走点的,最好能进入南边的赫梅尔山谷,正好打个伏击。但既然蒙古人不愿意继续南下,也就只能在这里打了。还好,这里也是能接受的战场,因为地形平坦,正适合有质量优势的马穆鲁克发挥。
于是,两支旧时代顶尖的军队,就这么如同火星撞地球一般地遭遇了。
……
“中间的是蒙古人,前面是波斯步兵……那个旗子是奇里乞亚的亚美尼亚人,左边的是突厥人,右边的是……特拉布宗,呵,这些懦夫也敢出来凑热闹。左边那个画着半圆和叶子的是什么旗,怎么这么多大车?咦,右边还有一个类似的营地,有门道啊。”
拜伯尔斯披着一身精致的扎甲,用一枚珍贵的来自东方的望远镜观察着北方的联军阵容。他身经百战见得多了,只粗略一扫,就辨认出了对面的各种旗帜和兵种特点,作战计划也在胸中渐渐成型。
马穆鲁克这边也针锋相对地列出了阵仗,他们不如伊尔联军那般人多杂乱,但也有好几方势力。
真正的马穆鲁克精兵在后面压阵,前方排列着他们从埃及带来的扈从步兵,两翼分布着从黎凡特地区雇佣来的仆从军,其中大部分和对面的仆从军一样战斗力可疑,但也有一些精干力量,比如与蒙古人有灭国之仇的花剌子模重骑兵部队。
当年花剌子模人在本国没打过蒙古大军,亡国后投奔马穆鲁克,却在他们指挥下打出了不错的战绩,算是马穆鲁克本部之外的一大精锐了。
两支大军虽然都是这个时代的顶尖军队,但也不免地带上了一些这个时代的气质,比如说好勇斗狠、纪律散漫。
现在两军主将仍在排兵布阵,可手下们也没闲着,平日里就有勇名的各部勇士在同伴的起哄下脱阵而出,来到两军中央的战场上,与对面的勇士互通了姓名,就捉对厮杀起来。
双方互有胜负,杀得那是好不热闹,场上喝彩声和倒彩声此起彼伏,闹得倒不像是肃杀的战场,而像是运动会一样。将领们不但不阻止,反而对此大加鼓励,甚至还有人自己操刀子上场的。
没办法,现在的战争就是纪律去他妈武艺定输赢的时代,少量精锐决定了胜负,大部分杂兵都是个添头……至少在这里是这样。
另一边,伊尔联军右翼的炮兵阵地中,杜为先等人看到这副场面,是目瞪口呆又啧啧称奇,不由得品头论足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