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他们便不情愿地出了阴影,来到了炮兵阵地上。
杜上尉带来的这支炮兵营编制很足,有六百多人,其中包括两个炮兵连十二门炮,剩余的是步兵和辎重兵。不过卫城建在坡上,道路崎岖,火炮不是很好运输,所以这次“关门行动”只调了四门炮上来。
但是,这四门炮可不简单。
杜为先取出炮兵工具,亲自测量了一遍诸元,然后走到一号炮位上,拍了拍细长的炮身,便从炮长手上接过拉火索,说道:“好,这第一发,便由我亲自发射!”
周围的蒙古兵也有不少好奇地站了起来,朝这边看过来——在他们的目光注视下,杜为先得意地把绳子一拉,引火管迅速燃烧,火炮向后一退,一枚炮弹伴随着巨响向前飞了出去!
“轰!”“咣!”
片刻之后,炮弹砸在吊桥右侧的石墙上,发出一声闷响,激起了一片尘土,城中的守军慌乱地叫喊了起来。
虽然炮弹并未对石墙造成真正有效的伤害,但是跨越如此远的距离的远程攻击实在是超出了守军的想象,声势也确实足够大,所以还是不免引发了恐慌。
而这边的蒙古兵则像看到了东洋景一样惊奇起来,甚至还有人喝起了彩。
不过首发打歪,杜为先还是不太满意。旁边的印度中士炮长操着口音浓重语法怪异的汉话请示道:“上尉,要调整射角吗?”
杜为先摆摆手:“不,挺正的,只是散布偏差而已。啧,还是有膛……没什么,再开一炮看看!”
“是!”中士一行礼,便迅速指挥手下们动了起来。
下一发的装填很简单,士兵们把炮车退回了原位,左边的炮手直接拉动炮尾的杠杆,把塞在子铳和母铳之间的楔子拔了出来。然后右边戴着厚手套的炮手把子铳取出,紧接着第三名炮手把另一枚装好弹药的子铳塞了进去。之后,左边炮手再次按动杠杆,把楔子插回去完成闭锁,又给火门插上火管,便报告道:“装填完成!”
炮兵营装备的这型火炮,既不是传统的前装滑膛炮,也不是新锐的后装线膛炮,而是从故纸堆里翻出来的旧设计,后装滑膛炮“龙牙”。
当年,东海商社曾经仿照佛郎机炮的结构,造出来一种75口径的狮牙炮,在战事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还曾造过一种更粗陋的“狼牙炮”,卖给过李璮。这种龙牙炮就是这一系列的发展型号,口径增加到了与龙吟炮相同的100,结构仍然是传统的佛郎机式样,但是采用了新式的加工技术,子铳和母铳之间几乎严丝合缝,极好地改善了这种结构的后膛漏气问题,使得其威力和射程接近于经典的龙吟炮,而射速要高上不少,成为了一种优秀的野战兵器。
当然,龙牙炮也就是跟龙吟炮比比,相比起更新锐的15式后装线膛炮还是差了一大截。相关部门之所以重启这种落后的设计,主要还是出于抑制技术扩散的考虑,因为这种炮属于历史歪路,就算被偷师,也只会对仿制者产生误导。而且龙牙炮的优良性能是依赖于东海工业完善的测量体系和工业技术的,外人就算仿制出来,也无法还原性能,要么笨重无比,要么漏气打不远。总之,只是个看上去很美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