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星子听了这个问题,有些犹豫,最后决定如实告知:“大侄女,俺说个实话,这地方都出了四环了,估计不会太好卖。不过,盖这片楼俺们兄弟三个也没打算赚钱,只想着先起个大工,多雇点人过来,好多给逃荒的找点活计。但亏也不会亏的,就算卖不出去,俺们也可以租给进城打工的工人住,细水长流,总能回本的,就是时间长了点。所以俺才想着找你贷笔款子,算算分期和利息,到时候能用房租抵过去,这生意就能做了。”
孙沁容当年看中了银行这行当,在请教了祝小月之后,果断入行,从家族中抽调资深掌柜和精明子弟,并外聘了多名专业人士,凭借孙天和商行的名声,果然把银行给做了起来。纵使出于风险考虑,她没有盲目扩张业务规模,但仅凭借自家和相熟生意伙伴的业务,就做得风生水起,不但银行业务本身有了不少盈利,还对生意中的资金往来提供了不少便利,可谓双赢。
虽说祝小月给她提供了不少帮助,但祝家的胜利建筑公司经营策略比较保守,不愿意负债经营,所以双方没多少业务往来。这次居然破天荒找上门来说要贷款,难怪孙沁容好奇心发作,跟到工地这边来看看呢。
她现在听了祝星子的话,不觉得没前途,反而佩服他的坦诚。而且,胜利建筑公司家大业大,光是名头都值不少钱,还能怕赔了不成?
于是她当即拍板道:“好说,现在逢难之时,人人都该尽一份力,祝叔都做出这么大的事了,侄女我难道还能袖手旁观不成?放心好了,胜利建筑公司要多少贷款,我们就批多少,年息就按百分之八算好了!”
虽然之前祝小月向他保证肯定能成,但现在听到了确切的答复,祝星子还是乐开了花:“好,大侄女,那就谢谢你啦!也不用急,俺这边有信誉,建材都能赊一个月,先支点钱给工人开薪就行了。”
孙沁容笑着说道:“好,下午让小月儿回去跟我理份合同,我给你们开个折子,有需要就去我们在中央市的分行提就行了。对了,国债券你们这能用吗?”
东海金融系统经过长年发展,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大量的储蓄券、承兑汇票等纸质票据,这些票据与金属货币一同流通,一般是在大宗交易的场合替代现金付给下家,在事实上起到了一部分通货的作用,充足了东海经济系统的货币和资本,长足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而在这一大堆发行方、兑换期限和费率各异的纸质票据之中,信用最坚挺的无疑就是管委会财政部所发行的国债券了。
东海国债券有国家信用背书,到期即兑,毫无二话,随着国力的蒸蒸日上,认可度也达到了极高的水准。虽然它理论上只是一张定期存款的凭证,但这张凭证是不记名的,到期谁拿着都可以提出来,所以在事实上就成了一种等价物。很多时候付款方没有现金或者懒得拿现金,就直接把国债券付给下家,而下家也乐得接受,久而久之就成了一种类似纸币的东西。而这种风潮形成后,进一步稳固了国债的信用,每次发行新债的时候都引发抢购——反正到期能拿利息,即使不到期也能付出去当钱用,何乐而不为呢?
在这个背景下,国债券不但在商业领域广为认可,就连一些银行也开始将它作为一种储备而进行收集。甚至还有传言说,联储局有意给予国债券以与金属货币同样的地位,使得商业银行可以把它作为准备金,从而扩大业务规模,不过这就是后话了。
之前联储局降低了准备金率,孙天和商业银行一下子多出不少贷款额度可以支配,不过孙沁容比较保守,没有贸然放贷出去,而是先买了国债收藏起来。现在要是新增一笔给胜利建筑公司的贷款的话,最好还是以国债券的形式支付。
祝星子生意做得多,对各种票据也很熟悉,有国债券自然并无不可,当即就答应了下来:“好,有国债券就好,还比银元和钱牌好拿些……”
第620章 共克时坚 九 产业升级
1270年,7月2日,东海市,城阳工业区。
城阳工业区作为东海商社最早一批集中开发的工业化城区,样貌早已和当初的简陋有了天壤之别。
如今的城阳,铁路贯通,柏油路纵横,非道路的地面也大面积用石板或水泥进行了硬化,各类工厂、商业区、住宅区和园林错落有致,人口密集、城市生活繁荣旺盛。人们走在路面上不会踩到屎尿,乘坐公交马车和三轮出租车可以方便地从城区一头前往另一头,新落成的煤气灯系统在夜间也照亮了主要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