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页

虽然这只是在账本上多记了几个数字,并没有实质性变化,但是相关部门看着自己账户上的理论资金数额不断上涨,工作积极性总归是上升了一些。根据新规矩,虽然这账户余额仍然是商社的而不是个人的,但是部门干得好,年底也是会多少有些个人奖励的。

郑绍明披上了外套,决定出门去检查一遍今天的生产状况。他没有直接去车间,而是先去了河边一处测量水位的标尺旁边,看着水位又降低了一点,不禁皱起了眉头。

晚秋到初冬的这段时间,是后勤部一年中最忙的时间。一是因为市场需求在此时最大,二也是因为农忙季结束后,大量劳动力闲了下来,可以进入工坊做工。其实还有一个三,那就是进入冬季之后河水就要封冻,生产力大受影响,所以冬天的需求就必须在此时提前做完才行。

郑绍明抬头看了看下游。市北工业区依河而建,光是属于后勤部的纺织工坊就占地上千亩,一个接一个的“花生-2”水车插在水里,带动着车间内的机械发出“轰隆轰隆”的声音,好一个繁忙热闹的景象。然而,这副热闹的景象,却持续不了多久了。

“小雪,大雪,冬至……今年能坚持到哪天呢?唉,要是冬天水车也能动就好了。”

郑绍明无奈地叹了口气,往最近的预处理车间走去,看看今天能不能安排个夜班。

从当初一个简单的废弃水车开始,东海商社制造出了形形色色的水力机械,而这些机械也为东海事业提供了巨大的推进力,让东海人凭借几十万人的偏僻一隅就爆发出了强大的力量。然而,随着产业规模的发展,经济活动的日益频繁,受季节影响严重的水力也开始显现出了局限性。

最初,这个局限性还可以调整自己的计划去主动适应,可是到了现在,这个局限已经越来越难以忍受。他们急切需要一种新的、强力的、不受天气与季节因素影响的、更好的动力来源。

第265章 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1261年,12月25日,金口市,金口堡。

新任工业部长左武卫最后给机器上了一遍油,又看向季国风:“季部,要不还是你来吧。”

季国风摆摆手:“现在你是部长,之前又费了那么多心,还是得你上。”

“好吧。吁……”

左武卫长出了一口气,走上前去,手放在一根操作杆上,回头望了望周边的人群。

季国风、孙清南、陈文、万浩然、于雄章、木云心、顾妙妙、张云飞、秦晋、祝天明、姚崇义、马玉石、黄仪、何阿但、夏烟……工业部的干将今日聚集一堂,都在这里,殷切地看着他和他身边的那台机器。

这么多年过来,这些人,我们这些人,东海商社的这些人,披荆斩棘,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