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页

起点号和纵横号返回博多的时候,寒露号和金牛号已经停在港中了。他们走的南线沿途更富裕些,货物出手也更容易,所以早早就回来了。

狄柳荫和韩松等人汇合后清点了一下此次交易,那些工艺品和农产品先不提,光是铜就换了近万斤,还有一千四百多两的白银,此外,还有大量的战略物资硫磺,可谓收获颇丰。

不过,这些贵金属和硫磺如果运回明州,很可能会被市舶司给和卖掉,所以他们干脆在博多买了一处仓库,将这些东西存放进去,狄柳荫带着一批水手留在这边驻守。之后,第一舰队准备再在这条商路上多跑两趟,多攒点货物,等到南风季一起运回东海。

“好吧,就这么决定了,明天就动起来吧。”总结会上,韩松如此宣布道,但随后他又摸着下巴思索起来,“怎么老觉得忘了点什么东西呢?”

第73章 巴格达

1258年。

这个正月,在一些幸福而幸运的人能够沉浸在新年欢乐中的时候,世界上的另一些地区却陷入了战火。

底格里斯河畔,一座宏伟的城市坐落在这里。巨大的城墙围出了足够几十万人居住的城区,高耸的清真寺越过城墙依然能远远看到。

这里就是巴格达,在很长的时间里,这儿才是世界的中心。

东西方的商品在此交汇,历代先贤的知识在这里储藏和传授。早在一百多年前,巴格达就已经有了大学,开始传授宗教学、数学和天文学的知识。阿拉伯商人能够纵横四海,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来自于他们先进的知识,能够在茫茫大海上观星定位。

而商业的发达也为这座城市带来了大量的财富,无论是黄金还是丝绸,都充盈得难以想象。大概现在的世界上,也就只有临安能与它一比了。就连伟大的君士坦丁堡也不行,因为它之前被十字军攻占并洗劫,已经沦为了乞丐之国。

然而,这座伟大的城市现在却陷入了恐慌之中。

巴格达城外,密密麻麻的营帐将这座巨城团团包围起来,就连底格里斯河两岸也不例外。他们就是由蒙哥汗之弟旭烈兀统领的蒙古军团。

军团前不久在野战中击败了阿拉伯军队,成功的包围了巴格达。不过这个“蒙古”军团中,真正的蒙古人并没有多少,大部分是征服过程中一路收服的突厥人、波斯人、亚美尼亚人、阿拉伯人甚至从东方带来的汉人。

曾经强大无比的阿拉伯帝国传承到现在,其实只剩了个空架子而已。哈里发几乎沦为跟日本天皇一样的傀儡,被几大天方强权轮流控制,手里没什么兵力。现任哈里发穆斯台绥木最初并未重视蒙古军的威胁,对旭烈兀的招降也置之不理,甚至回信羞辱了一番。直到蒙古大军压境,他才匆匆组织了一支杂牌军队迎战,结果被蒙古人用水攻轻松消灭。

少数战斗部队逃回巴格达后,已经不足以守城,只能用来维持秩序。大量的巴格达市民被临时征发,拿起简陋的武器,离开哭哭啼啼的家人,硬着头皮上了城墙,战战兢兢地看着城外凶恶的“蒙古人”,盘算着保命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