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过,虽然计策没用上,正面的堂堂正正进攻,还是打得非常惨烈的。

毕竟关羽要扮演“河东河内地区总共只有十万兵力”的状态,以免把袁绍吓走。所以留在河内一线防守的总兵力,不能超过六万人,否则就太假了。

剩下四万人,理论上安邑闻喜等地得留一万,临汾至少留两万多,剩下几千人守住临汾经沁水通往沁水县和野王的沿河端氏、蠖泽。

河内前线的六万人里,野王原本是交通枢纽,留两三万兵力也是应该的。黄河岸边的温县,乃至石门陉外的沁水,各留一万人也不过分。

剩下的万余人马,本来应该作为机动部队,填塞野王与另外两县之间的防线——因为关羽和沮授之前已经相持了半年了,相持阶段,沮授在那儿建造简易防线,关羽当然也要造,否则容易被偷袭。

只不过关羽压力不大,所以不用造三道简易防线,野王和沁水县之间因为有沁水河道的掩护,在河南岸再留一道防线就够了。野王与温县之间是纯陆路,关羽就修了两道。

袁绍在许攸的建议下,集结了近二十万人猛攻南线,在河内平原上进兵,所以第一阶段就得先攻破关羽连接河内三县的防线,把这三个县城分割包围起来。

负责攻击野王与沁水之间结合部的,是张郃、高览的部队,一线就分到了五万人。负责攻击野王与温县之间结合部的,是文丑、韩猛的部队,也是五万人。

其余麹义、淳于琼等人,跟随袁绍本人带领剩下近十万人,因为战场正面不够,作为预备队留在怀县,前线有进展再予增援。

麹义对于这个安排比较不满,他认为他应该跟文丑一样,担任钳形攻势的南面那支铁钳。袁绍居然宁可用级别资历都低得多的韩猛配合文丑,都不用他,简直把不信任都写在脸上了。

但麹义也不敢表露,他虽然情商低同事关系差,如今好歹也意识到:他之前不肯帮许攸夺沮授的兵权,所以许攸得势谗害了沮授后,肯定会连他一起穿小鞋。

还是忍一忍吧。

对面的关羽军守卫防线的部队,几乎只有进攻方十分之一的力量,饶是关羽立刻把野王、温县等处的守城兵力,也临时拉一部分出城、援护野外的连接防线,防守方的兵力,依然只有进攻方的五分之一。

不过,这种破口、堵口式的攻防战,对于器械精良、士气正盛的关羽军来说,正好很适合发挥。

搁小半年之前,他们还得去冲沮授的防线、然后哪怕冲破缺口也会被沮授的优势兵力反冲锋堵口。现在,已经轮到袁绍军破墙之后从缺口里涌入、而防守方可以堵口集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