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0页

是的,‘钢’在这个年代工匠看来,是绝对神圣的,只有杂质少、硬度高的一小部分钢材,才会被冠以‘钢’的称号,用在刀刃上。但凡没有经过千锤百炼的,管你低碳钢、中碳钢,甚至高碳钢,都统统被归类为熟铁而已……

因此赵昊的一五计划中,要求年产工具钢一吨,可不是个容易的目标。

……

哪怕是汪记这样的冶铁大户,九成以上的产品也都是‘熟铁’制品……一部分铸造成各种工具、兵器和盔甲。一部分直接在塘里划成方块,冷却后拿出来锤打成圆块,便直接出售了。

01所就大量采购了汪记出品的熟铁坯,质量自然十分出色,但用来造枪造炮依然远远不够。但必须要经过回炉反复锻打,去除杂质才堪使用……用来造枪还能顶得住。用作造炮的话,成本就实在太高了。

最终,只有不到一成的优质熟铁,会用来炼‘钢’。

第一百零五章 汪记困局

因为钢材的硬度与含碳量高低成正比,所以要想将熟铁锻炼成‘钢’,除了千锤百炼之外,还要重新提高其含碳量……大明炼钢业之所以领先全世界,关键的区别就在这一步上。

比如日本,是在折叠锻打时,在熟铁外包裹纸张和草木灰进行锻打,这种渗碳手法效率低得令人发指。所以倭人都把自己的钢刀视若生命,因为得来一把太不容易了。

而大明,有闷钢法、灌钢法两种成熟技术,效率比日本高出不知多少倍。

芜湖特产的苏钢就是采用了后者。

赵昊看到炼钢师傅先让徒弟,将没有经过锻打的熟铁片放到打铁炉内,旁边同样有小工在拉风箱加热。

约莫两分钟后,学徒又用大火钳,钳住条生铁的一端,斜放在炉口内,同时命徒弟加劲鼓风,好让炉温不断升高。

不到盏茶功夫,生铁斜搁在炉中的那端开始熔化,不断有铁水滴下。这时,炼钢师傅才从徒弟手中接过大铁钳,钳住生铁在炉外的一端,开始左右移动,使铁水均匀地淋到下面的熟铁上。

因为熟铁的熔点高于生铁,所以虽然是先放进去的,却只是被烧的通红,没有融化的迹象。

同时,炼钢师傅的另一手,不停地翻动熟铁片,使其两面都能均匀地淋上铁水。如是淋完两次后,师傅便将熟铁夹到炉旁的铁砧上,让徒弟抡锤子锻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