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对这些虚名并不太在乎,他深知权位越高,越容易遭人忌恨,树大招风,所以那怕他在洛阳城掀起了那么大的腥风血雨,对曹爽一党毫不留情的斩尽杀绝,但在做官上面,却一直是紧紧地夹着尾巴,从正始元年就担任了太傅,一直到嘉平三年死去的时候,依然还是坐在这个位子,浊动窝,那怕天子亲赐给他相国、郡公的职爵都固辞不受。

但司马师对功名表现的要比司马懿更为猴急,这次司马懿去世之后,司马师直接就从中护军的位置上荣升为抚军大将军录尚书事,也成为了事实上洛阳朝堂上的独裁者。

但司马师似乎对自己只能挂名抚军大将军并不太满意,毕竟多加了抚军两个字,似乎矮了一头,但这恐怕也是司马师的那一堆幕僚给弄出来的,或许他们认为司马师的资历尚不足以直接来担任大将军,先拿司马懿以前干过的抚军大将军过渡一下,等以后有机会再升任大将军不迟,这样或许才能堵得住悠悠众口。

不过在爵位上,司马师肯定不甘心再当他以前的长平乡侯了,就算司马懿那舞阳县侯的位子似乎也和司马师现在的身份不相匹配。

于是天子追封司马懿为安平郡公,司马师则顺理成章地继承了这个郡公的位子,也让司马师在权顷天下的同时,爵位也鹤立鸡群,犹在众人之上。

要知道曹魏的封爵一直很滥,除了王公两级不轻易授人之外,县侯、乡侯、亭侯简直就是多如牛毛,别看司马师以前也是乡侯的身份,但放在曹魏的朝堂上,完全是泯然众人,毫不起眼。

这样的爵位自然不能和现在司马师的身份相当,为了提高自己威望,司马师便拿了他死去的爹刚刚顶上的郡公头冠,如此一来,倒也算是名正言顺。

曹亮呵呵一笑,道:“司马师这是扯虎皮做大旗,声望不够,拿老爹的名声来凑,这些虚名,不要也罢,打仗凭得还是实力,没实力给他个皇帝当又能如何,到头来还是不任人宰割。司马师愿意当这个郡公,就让他去当,这个热闹咱们不凑,现在并州河东防御整合大体完成,下一步开始,就是我们继续对外扩张了,抢地盘才是硬道理。”

第1023章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曹亮不得不承认,司马懿确实是他平生的一个大敌,曹亮以一州之地与之抗衡,的确是倍感压力,如果这次的并州之战,不是曹亮祭出了高桥马鞍和双边马镫这两样秘密武器,这场战役的胜负还真是孰难预料。

司马懿谙熟韬略,腹有奇谋,指挥打仗确实是一把好手,他最擅长的便是审时度势,根据不同的对手制定不同的策略,对付孟达公孙渊这些有勇无谋的匹夫,司马懿动如脱兔,能以雷霆万钧之势一举摧之,而对诸葛亮这样强大的对手,司马懿则能做到静若处子,以不变应万变。

在这次的并州之战中,司马懿可谓是做了最为充足的准备,无论是兵力的配置还是后勤的保障,都可以说是他有生以来最为完备的一次准备了。

但最后的结果,却是司马懿遭受了人生之中的最大一场败仗,失利的主因,还是败给了曹亮的新式装备和新式战法。

如果曹亮不是穿越者,没有掌握这些战争之中的利器,想要打得赢司马懿无异于天方夜谭,曹亮也深知这一点,这就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好处,人类两千年的智慧,曹亮拾取的也不过是沧海一粟,但用来对付司马懿,已经是足够了。

司马懿遭遇到曹亮这样的对手,也是他的一种不幸,如果没有曹亮的搅局,司马懿便可完成荡平四海的任务,尽管他已经是时日无多,行将就木,但却给司马家的后世子孙留下了一笔丰厚的政治遗产,为司马氏篡位立晋奠定下了坚实的基础。

不过现在的局面却有些让司马懿死不瞑目,并州祸乱未除,各方敌对势力蠢蠢而动,天下大局也是芨芨可危,留给继任者司马师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司马师将来如何收拾,他又能否在曹亮咄咄逼人的攻势前面站住脚跟,这已经不是司马懿所能考虑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