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坂津是黄河上的一个重要渡口,是连接秦晋的咽喉要冲,西岸是雍州的临晋关,东岸是河东郡的蒲坂县,两座关城隔河相望,无论是控制最那一座关城,都可以掐断蒲坂津的通道。

不过想要跨过黄河去夺取临晋关,这个难度对于并州军来说几乎是登天级别的,所以曹亮也不可能给文钦和邓艾下令让他们渡黄河去攻打临晋关,而是将攻击的目标放在了黄河东岸上的蒲坂县城,只要并州军可以抢先拿下蒲坂城,就完全有可能截断司马军的渡河计划,把他们困在河东,然后再寻机歼灭之。

只要司马军不离开河东,曹亮有的是办法慢慢来蚕食掉他们。

文钦和邓艾接到命令之后,立刻从骁骑营和越骑营之中各自抽调了一千人马,组成了一支混编的两千人骑兵,绕道奔袭蒲坂城而去。

至于其他的军队,则遵照曹亮的命令,加强了对司马军攻击的力度,尽可能地歼灭更多的司马军,并拖延其行军的速度。

不过此刻司马师却是催促军队一路疾行,当初离开介休的时候,司马军几乎将所有的重型器械和物盗辎重抛弃一空,如今再度奔行,司马军继续地开始扔装备了,就连他们准备宿营的营帐,也统统地丢弃掉,反正能抛弃的东西,他们差不多都扔光了,这样便可以确保他们能真正的轻装而行,将行军的速度提升到最高的程度。

这个时候司马师可不敢有任何的耽搁,屯骑营前往了轵关道,这简直对司马师来说是一个天大的利好消息,毕竟让他最为头痛的就是屯骑营了,那种无坚不摧的攻击能力,让司马军的步兵根本就无法防范,此刻屯骑营不在,无疑让司马军的行动少了不少的阻力,突围的希望大增。

剩下骁骑营和越骑营,虽然也足够难缠,但他们毕竟没有屯骑营那么可怕,只要司马军付出足够的代价,来挡住这两支骑兵,希望还是蛮大的。

不过就算如此,司马师也要求司马军加快速度,天知道曹亮在得知了司马军改道前往蒲坂津之后,会不会将屯骑营重新给调动来,参与围剿他们,所以,司马师根本就不敢抱半点的侥幸心理,不顾一切地奔向蒲坂津,必须要抢在并州军三大骑兵合围之前,强渡黄河,逃往雍州。

只有进入到雍州的地盘,司马师的心才能够平静下来。

骁骑营和越骑营的攻击力度越来越大了,他们似乎有拖延司马军前进的意图,不断地派出兵马来袭击司马军的后队和侧翼,给陈骞的断后人马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先前骁骑营和越骑营进攻之时,大多采用滋扰的模式,避重就轻,从不与司马军的步兵正面相抗衡,这样就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伤亡代价而取得最大的胜果。

而现在并州骑兵似乎改变了打法,开始加大了进攻的力度,不再恤其兵力,那怕是司马军布好的长枪阵,骁骑营都毫不犹豫地冲上去,强行地撕开一条防线,给司马的军队造成极大的伤亡。

很显然,并州骑兵有些狗急跳墙的嫌疑,之前他们打得不急不躁,是因为战局完全是在他们的控制之下的,并州军根本就无需着急,他们要撵着司马军一步步地陷入到他们的陷井之中。

但自从司马军改道而行之后,并州军的计划完全的落空了,所以他们的进攻显得急躁无比。

这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司马师的想法,那就是他决定前往蒲坂津的策略,是无比正确的,这也是司马军最后的希望了,只要从蒲坂津渡过黄河,他们才有逃出生天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