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2页

柿子捡软的捏,这就是皇太极的打算。

事实上,他更清楚,复州、盖州、海州特别是金州那边更富裕,经过全旭的发展,辽南人口经过迁徙、买卖,全家军家属移民,商贾移民,以及全旭鼓励生育的政策,辽南现四州十五县,常驻人口就多达五十七万三千四百户,约一百八十九万余人。

辽南四州十五县共计开垦了超过五百万亩田地,以及预留的军田三百余万亩,就算全家军不管不问,倾建奴全族之力,也不能将辽南四州搬空。

可问题是,华阳社给皇太极的情报,非常模糊。

全旭虽然带着全家军两万余步骑北征,可辽南似乎还有上两三万部队,其实,全家军走的是精兵路线,根本就没有那么多的军队了。大部分军队被全旭调去打台湾了,此时全家军在辽南的军队人数只有九个团,不足一万步骑。

其中人数最多的还是金州,全旭的近卫旅四个团齐装满员,不过真要是进攻辽南,皇太极这点人马,根本就不够看。

也可以说,皇太极的选择是非常明智的。

辽南虽富,但是绝对不惹。

皇太极命令已经快就执行了下去,众大军从大黑山绕了一个圈子,远远的避开天雄军和全家军,朝广宁城狂飙而去!

朝中有人好做官,这句话放在杨观吉身上最为恰当。他与卢象升有交情,在卢象升在京城的时候,他作为贫寒子弟,应募到了卢象升身边做了一段时间的幕僚。

后来他在崇祯三年考上举人,随后四年的时候,成为进士,没有多久,就让他顶上实缺,担任广宁县令。

虽然说是一个比较悲催的县令,可是,却也羡煞无数旁人,毕竟,做十几年冷板凳,或者到死捞不着实缺的进士多得是。

杨观吉颇能处理杂务,对农桑行商均有涉猎的他,马上顶上了广宁县的实缺。

卢象升担任辽东巡抚,他上任后雷厉风行,杨观吉也竭尽全力招纳山西、陕西两地的破产农民,兴修水利,掘井修渠,垦荒屯田,硬是在这辽东地方开垦出了一百四十万亩田,安置了三万多流民。

回头看看这大半年的经历,他都觉得有点儿不可思议,万万不敢相信自己竟有这么强大的能量!

当然,在辽东当官,是非常辛苦的,这里天气湿冷,冷得让人发疯,不过,杨观吉却非常有干劲,十年寒窗苦读,数度科举,图的不就是一展抱负么?当官就该到这种穷苦的地方来,做出成绩,让所有看不起读书人的家伙闭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