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十天后。
十一月末。
原吏部右参议,已经卸任在家养病的高鸿中,忽然上了一个密折,密折里说了两件事,第一,请朝廷立刻征伐朝鲜,朝鲜背叛大清,必须予以消灭,不然大清后方不稳,威严不存;第二,认为义州锦州已经不可守,为长远计,朝廷应该思虑从两地撤兵,加强辽东本土防守之策。
因为是密折,最先看到的多尔衮,随后他召来郡王以上的宗室和极少数的汉人重臣,将密折给他们看。
众人看完,都是震惊,讨伐朝鲜是应该的,也是大清正在秘密准备的,但放弃锦州,第一反应都是不可,高鸿中在满嘴胡言!
高鸿中,辽东辽阳人。天启二年在广宁降清,授游击世职,驻防辽河沿岸。天聪年,黄太吉改制,高鸿中进入文馆,为赞画机要,从此就成了黄太吉的重要智囊,己巳年,黄太吉绕道喜峰口,偷袭大明之策,就是他最先提出,并予以完善的。其后,更和鲍承先两人施展反间计,致使大明蓟辽督师袁崇焕被崇祯帝处死。
除了这两条毒计,对建虏的政事,高鸿中也颇多谏言,都为黄太吉采纳。
论起来,高鸿中不但是最早投降的一批汉官,而且也是最有成就,最得建虏信任的几个汉官之一。
崇德年后,高鸿中在家养病,已经极少参与朝政了,但想不到竟忽然上此奏疏。
……
“高鸿中什么意思,这是要祸我大清的江山吗?”
“我看他是老糊涂,忘了自己的身份了。”
最初,高鸿中遭到了猛烈抨击,那些不知情的建虏宗室都是愤怒,他们对高鸿中大加痛斥。恨不得将病中的高鸿中提到大堂来审问。
一片抨击之中,多尔衮却说:高鸿中是先帝老臣,智谋甚远,他的话,可议。
此话一出,朝堂立刻就安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