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0页

此外,陛下虽然威严,但却也亲和,参与讨论,丝毫没有皇帝的架子,和陛下在一起,有一种如沐春风、故交亲朋的感觉。

黄得功、刘良佐、王恩光等武将,他们对大明朝的忠心,从来都没有这么明确而清晰过,过去,他们忠于大明朝,但究竟是什么大明朝,皇帝何等容颜,他们却是模糊混沌的。但现在,看着眼前的皇帝,感受着隆恩,他们每一个人都知道为何而战,为谁而战了。

……

今日是江南将官第一期的肄业礼,身为皇帝,也是讲武堂的一手建立者,朱慈烺当然要参加。

校场。

典礼台。

鼓号声中,一身武人常服的朱慈烺将银制的刻有将官名姓的毕业银牌和他朱笔亲写的毕业证书,非常郑重的,亲手交给每一个上台的将官。

“谢陛下~~”

黄得功刘良佐王恩光每一个人都是感激涕零,眼含热泪,即便是愚钝如他们也能明白,皇帝亲授证书的意义——在这个时代里,师承非常重要,谁是你的老师,你师出何门,关系到他一声的荣耀,而天下最尊贵的老师,当然就是天子了,而只有科甲进士,才有资格称为天子门生,现在陛下亲自为他们这些大老粗颁发证书,隐隐然就是将他们收为自己的门生,而这是科甲进士也没有享受过的尊荣啊。

消息传出,京师议论纷纷,人们都已经能意识到,讲武堂的地位,已经渐渐快要赶上国子监了啊。

哎呦,武人和读书人并列,这可是从来都没有过的事情啊。

读书人都是不满,认为斯文扫地,但军中将士,尤其是中低层的将领却都是看到了前途的光明。

……

肄业礼之后,黄得功,刘良佐,王恩光等人的职位都有了调整,黄得功调为宣府总兵,刘良佐为昌平总兵,王恩光为永平总兵,三人率所部人马,分别进驻三地,操练兵马,以为辽东而战。

上任前,朱慈烺在武英殿召见,叮嘱勉励他们。

三人之中,粗通文墨的刘良佐在讲武堂的成绩最佳,王恩光及格,黄得功却是有点不济,尤其是战例战法的书写,每次都急的他抓耳挠腮、满头大汗,落下的汗水,比笔墨都还要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