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3页

七十二名身强力壮、身穿孝服的锦衣卫抬起以金丝楠木打造而成、重达万斤的梓宫,将棺椁缓缓抬离乾清宫,转至神武门。

新君扶棺,百官勋贵跟随。

百姓跪哭,路两旁也尽是披麻戴孝的官员,整个送葬队伍长达十余里。

无边无际的哭声,在京所有官员的眼泪中,大行皇帝的棺椁,从神武门离开紫禁城,去往城外的连云寺,和周后的棺椁一同先寄放在寺中,待帝陵建之后,再移棺大葬。

连云寺中。

所有人都退下,朱慈烺一身重孝,跪在棺前,用一种只有自己才能听到的声音说道:“陛下,您安心的去吧,你之夙愿,我必帮你完成,你之遗憾,我也必帮你补全,千秋万载,皇明浩浩荡荡~~”

……

崇祯帝出殡大礼完毕以后,就是新君正式的登基大礼了。

整个仪式极为繁琐。

新君着皇帝服衮冕,百官朝拜,行五拜三叩头礼,告天地、宗庙、社稷。

虽然礼部官员早已经按部就班的安排好了礼仪流程,作为皇帝新君只需要按照流程图操作就行了,但第一日的登基典礼,第二日祭天告庙,第三日,百官出至承天门,鸿胪寺请颁诏,翰林院官捧诏授礼部官,行礼如仪,终于完成所有的登基大礼之后,朱慈烺还是有点累的站不起来。

新君继位,首先要定下的当然就是年号。

在大典之前,首辅周延儒拖着“病躯”,携蒋德璟范景文和礼部官员送上三个年号,供新君选择。

乾圣、兴福、咸嘉。

但朱慈烺不用,而是拿出了自己早就准备好的一个年号。

隆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