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8页

行到半途,唐亮惊喜的叫了起来。

朱慈烺仰头望天,心情却是复杂。

大明太旱了,太需要雨雪了,但此时的大雪却又有可能加重朝廷赈济的困难,令一些无有厚棉衣的难民,冻死在街头,各中矛盾,就如白居易笔下的《卖炭翁》,令人难以取舍。

……

城外大校场。

英国公张世泽,抚宁侯朱国弼,正在巡视校场,作为崇祯帝任命的京营协理,在太子领兵出征期间,他们一直留守京师,负责京营的日常工作,不过很快他们就发现,对于京营操练和管理,他们几乎插不上手,京营各营,从精武营到右柳营,都有一本细致到极点的操练教程和后勤规范,依照太子的命令,除非是出征或者是重大事故,一律不能停歇,违者以军法论,对京营各级军官来说,能否完成每日必须的操练,是他们职务的基准。连续完不成,贬,连续完成,士兵有功者,升。

因为层层监督,月底还有比赛,想要弄虚作假,几乎不可能,因此,军官们一门心思都花在操练上。

相比之上,拍上司马屁,就好像没有那么重要了。

因此,张世泽和朱国弼到京营后,根本没有他们想象中被各级军官簇拥,送礼献殷勤的情况,大部分的军官,对他们都只是公事公办,见面抱拳行礼。

这令他们又惊讶又失望,张世泽还好,他一个小年轻,没有什么城府,朱国弼心中却颇为不快,只后悔自己不该接这个苦差事。

除了巡视溜达,他们两人再没有其他可做的。

但京营的军规军律,却又令他们两人苦恼和不满,任何人,包括他们两位勋贵协理都不能逾越。贵为国公和侯爷,他们在军中,竟然也需要遵守很多的条条框框。

也就是太子抚军,他们不得不遵从,如果是一般文臣和武将,他们早就掀桌子了。

更郁闷的是,因为是京营协理,朝廷发行国债之事,他们不得不硬着头皮顶在前面,一个出了两万,一个出了一万,虽然他们都是传承两百年的勋贵,底子厚,这点银子对他们不算什么,朝廷也大营明年会还他们,但他们心里总是有点不舒服,总觉得是露了财,被朝廷盯上了。

无聊之中,天空飘起了雪花。

“哈,下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