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6页

说到老外,就不能不提汤若望。

这一年来,汤若望从欧洲召来了十几个通晓物理几何化学冶金医学天文各方面基础科学的传教士,在朱慈烺看来,其意义和重要性,一点都不亚于大明在内外战线的胜利,这些人,就是科学的种子啊,只恨自己现在是太子,朝中仍然有很多官员,视汤若望等人为“异端之人”,怀着警惕的目光,这对推广物理几何等基础科学,形成了不大不小的阻碍,而他却不能管的太多,背地里虽然做了一些事情,但效果并不是太明显。

“汤神父又铸炮又当中间人辛苦了,唐亮,一会,你将宫里的好茶。给汤神父送去一些。”朱慈烺道。

“是。”

这一次发行国债,除了难民的赈济,将士的奖赏,另一个原因就是铸炮厂和火器厂的生产,为了避免这两个地方停产,影响了京营的装备速度,朱慈烺不得不提出国债之法。

……

接下来的两天里,国债之事,一直都是京师街头巷尾、酒楼饭庄谈论的话题,利息,国债,成了百姓口中密集念叨的两个词,中间还夹杂着“太子”,大部分的百姓们都是看热闹,即便有银子的富家人,脑子里也都没有购买国债的念头——即便有利息,但谁知道明年朝廷承认不承认呢?世道这么差,银子还在留在自己手里最放心。

“朝廷的事情,还是让当官去发愁吧,我们老百姓,看看热闹就好……”

一间酒馆之中,一个外地小商人和自己的同乡说。

国债之外,大奸贼尚可喜一家即将在两天后被凌迟的消息,也是京师百姓议论兴奋的热点。

有聪明人觉得,朝廷将这两件事放在同一天,怕是有深意啊。

第809章 敬酒不吃

而在勋贵外戚、侯爷府邸之中,各个公侯伯爷也都在秘密商议,想着如何应对朝廷的国债——有四年前的那一次经历,这一次勋贵侯爷们都比较镇定,因为上一次他们就已经看穿了崇祯帝的手脚,就算是分文不捐,崇祯帝也拿他们无可奈何,既然如此,他们又何必担心?

不过却也有人在忧虑。

“这一次是太子领衔处置啊。你说,太子会不会有什么逼迫手段?”

太子抚军京营,清退勋贵子弟,撸掉了朱纯臣和徐允祯,西山煤案时,又牵连了一大批的勋贵,闹的鸡飞蛋打,众勋贵对太子爷,已经有了相当的警惕和惧怕心理,如果是朝中文臣领衔,他们鸟都不会鸟,但太子领衔,却让他们中间的很多人感到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