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4页

短时间之内,京师九门拥挤不堪,官员纷纷弹劾,但奏疏送到内阁却是悄无声息,因为内阁清楚知道,这不是捉拿要饭,而是查缉建虏奸细,这么大的帽子下,纵使东厂锦衣卫有点过分,也是在可以容忍的范围内。

经过二十天的盘查和登记,初到京师的外地人,有三四万人之多,但想要在他们中间找出奸细,并不是容易的事,每一个被派到大明的奸细,都是受过训练,熟知各地的风土人情,各有一套说辞,想要勘破他们,需要相当的手腕和智慧。

大明如果一一查证,到他们各自家乡去查证,不说巨大的人力物力,也不说很多地方已经是十室九空,无法查证,只说时间就是一个大问题。

不过这并没有难住李晃。

李晃的办法很简答,令这些人回答一分试卷即可,试卷上十个问题,都是关于各地风土人情的一些简单知识。

如果确实那个地方,熟知地方人情的人,这些问题,自然难不住他们,但建虏奸细使用的是假身份,回答起来必然是有障碍——这是很自然的推论,不过令人意外的是,李晃将那些只回答了七七八八,答案并不是太准确的人都放了回去,反倒是那些得了满分的人,被他留下来继续盘问。

经过这一次的筛选,三四万人只剩下千余人,而这些人中,从大同来,或者是去过大同的人,成了他重点勘察的对象,很快,这些人中间就出现了缺口,有人在连续盘问之下,出现前后回答不一的情况,大刑伺候之下,很快就有人露出了马脚。

三天前,一个前来京师投靠亲戚的壮汉招认他是来自辽东,并将他同行的两个同伴全部招了出来,唯一的要求就是速死。

李晃混藤摸瓜,将其他两人也找了出来,并将包庇他们的商户一并拿下,一番酷刑之下,这些人全招了,他们果然都是建虏的奸细,而到了这个时候,对李晃试卷的用意,聪明人都已经想明白其中的关健了,李晃的十个问题虽然看似简单,每一个家乡人都应该准确回答自己家乡的问题,但其实并不是这样,即便是本地人,有时候也并不能完全答对关于本地的问题,只有极少数热心本地,或者是为了掩藏身份,将本地风土人情背诵的滚瓜烂熟的建虏奸细才可以做到——因为想要做的完美,不被人起疑,所以要回答满分,而这反倒是欲盖弥彰,令他们漏出了马脚。

朱慈烺听完点头,李晃,还是有点本事的。

一组被突破,另一组应该也跑不了,只要他们还在京师里,就一定会被抓到。

第644章 何日遣冯唐

当然了,李晃的办法有抓人取供,甚至是屈打成招,泡制冤假错案的可能,很多答对问题的无辜百姓很有可能会遭受鞭打之苦,就律法来说,是不应被推广的,不过非常时期行非常手段,只要能揪出京师的建虏奸细,就算有所僭越,也是可以被原谅的。

京师的建虏奸细是朱慈烺心中所忧,而蓟州和宣大传回的情报,则是令他更加警觉,去年冬季之战,跟随建虏入塞的蒙古人遭受了不小的损失,入塞又空手而归,什么东西也没有抢到,以他们过去的脾气,肯定是不会善罢甘休,会持续的在长城边界骚扰,不过意外的是,从去年十一月到今天五月,蓟州和宣大长城外面的蒙古人竟然是老老实实,虽然也曾有少量的游骑在长城十里之内出现,但并没有攻击的动作。

总体来说,蒙古人异常安静和老实,而这只能是一个原因,那就是建虏强力约束他们,令他们不得进兵,明面上,建虏好像是为了双方谈判议和,在这期间不发生战争,但骨子里怕是在养精蓄锐,准备在今冬对大明发动袭击。

进到京师之后,朱慈烺直奔皇城,然后他知道了定王生病的消息,进入宫中又知道,父皇此时不在乾清宫,而在坤宁宫,正和周后一起照顾定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