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6页

参拜完毕,众文武簇拥太子进入山海关。

朱慈烺前世是一个残疾人,很少出门,所以从来都没来过山海关,但对山海关之名,却是太熟悉了,此时自是认真观看。

只见山海关与长城相连,以山为体,以城为关,城墙巍峨屹立,高不可攀,

山海关扼守辽西咽喉,过山海关就可以一马平川的杀到京畿,地理位置险要,所以明廷对山海关极为重视,几经扩建,到现在,山海关城高四丈有余,厚两丈。是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关。

东有镇东门,西有迎恩门,南有望洋门,北有威远门。四面城墙各长约二里,每面均有高大的城楼和凸出城外的瓮城,全部由青砖砌成,气势雄浑,东面的镇东门上,高高悬挂有一块巨匾,上面龙飞凤舞的书有“天下第一关”五个大字,每个字长宽均超过三尺,远远地,在一里之外就可以清楚看见。

此外,每座城门之外,都有瓮城和箭楼增强防御。护城河宽三丈,深两丈,河水直通大海,海船可溯河而上,由水门入城。又在城外东西二里处设东罗城、西罗城,南北各二里处设南翼城、北翼城,与山海关互为犄角之势,一关八城,可谓是固若金汤。

从西面迎恩门入,穿城而过,直奔东面的镇东门。

山海关明是关,但其实是一座城,城内百姓十万人左右,几乎全部都是军眷,历史上,崇祯帝令吴三桂放弃宁远,回京勤王之时,吴三桂难以立刻起行的一个原因就是军眷太多,骤然之间,难以立刻迁移。

朱慈烺是秘密到此,虽然城内文武都到城门口迎接了,但城内百姓并不知道实情,只知道来了一个大官,此时官军封锁了城门和街道,严禁百姓出入,一眼望过去,街道上静静地看不到一个人,只有一队队的官兵把守巡逻,从房间建筑到街道布局,山海关城和京畿地区的城市没有任何区别,就是一个普通小县城。

登上镇东门,朱慈烺极目远望北方的原野,心中满是感叹,这样的雄关险峻,若非是吴三桂主动献城,再过一百年,建虏也未必能够攻的下。心中这么想,忍不住抬头看向城楼悬挂着那一块巨匾。

天下第一关。

见太子仰头,好像是对“天下第一关”的巨匾很有兴趣,陪在旁边的辽东督师范志完急忙解说道:“殿下,此匾为我朝成化年间致仕官员萧显所书。萧显书法精湛,笔力雄健,是一代大家,董其昌曾说,天下之匾,无人能出山海关之右。”

董其昌,明末最著名的书法大家,其时已经致仕。后世里,董其昌的一张字帖,能卖到千万。

朱慈烺微微点头。说山海关是天下第一关,一点都不为过,山海关在,建虏就休想轻松进入大明,山海关不在了,大明就像是脱光了的美女,任由建虏欺凌……

下了镇东楼,朱慈烺转往大校场,检阅山海关驻军。

如果朱慈烺没有抚军京营,整训出精武营,那山海关驻军和关宁铁骑绝对是大明朝最精锐部队,他说第二,没人敢称第一,校场一见,果然相当有气势,盔明甲亮,长枪如林,士卒们都颇为雄健,比左良玉和虎大威的部队精锐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