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页

瘟疫是他最在意的,但凡有疑似病历,他立刻就会赶到。

到现在为止,京师周围并没有瘟疫的迹象,但临近的山西,却隐隐有瘟疫消息传来。

因此吴有性想要去一趟山西。

朱慈烺同意了,历史上,崇祯十六年的大瘟疫,最初的源头就是山西,吴有性如果能把瘟疫消灭在源头,那就是大功一件,其功德不亚于再造一个大明朝。

所以今晚不止是为毕懋康先生接风,也是为吴有性先生送行。

昨天到今天,宋应星先生带着吴伟业实地勘察京营三十万亩的官田,对官田的水利设施和临近的河道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三天之内他就能勾画出修建图纸。

宋应星还好,吴伟业可是累惨了,脚底板都磨破了。

另外,在朱慈烺的要求下,宋应星对水力捶锻机和畜力研磨机,也开始有所琢磨。

前者是兵器厂需要,后者是火药厂需要。

“杂学家”宋应星的任务相当重。

至于毕懋康先生,他唯一的任务就是燧发枪的制造。

听起来简单,但比起宋应星,他任务一点都不轻松。

席间,朱慈烺把荷兰人所送的那支遂发手枪拿出来,交于毕懋康评鉴。毕懋康把遂发手枪拿在手中,爱不释手又惊叹不已,宋应星和吴有性也拿了看,也都是惊叹。

鉴赏完毕,毕懋康提出想要仿制此枪,朱慈烺欣然同意——这本就是他的目的。

遂发短手枪虽然不如长枪的威力大,但适合随身携带,是卫兵和骑兵的最佳选择,尤其是骑兵,如果每个骑兵都能装备两把,事先装好子弹,两军交锋之时,忽然拔出来,左右开弓,绝对能给敌人一个措手不及的打击。

三人之中,毕懋康、宋应星都比较善谈,吴有性是沉默寡语的性子,加上他没有功名,不比毕懋康、宋应星两人都做过大官,因此在席间不怎么说话,朱慈烺看出他的孤寂,不时把话题引到他的身上,渐渐的,吴有性终于是活跃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