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正因如此,豫章城的人们在度过乾圣九年的新年时,总感觉少了点什么,即没有北方的寒冷,也没有南洋的炎热。
这天气简直……再舒服不过了!
他们在这样怡人的天气中迎来的乾圣九年的新年,唯一让他们感觉到可惜的就是没有猪肉,按汉人过新年的传统,是要吃大肉的,可在这里,这却变成了一种奢望。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豫章城的第一代移民不但探索了周围数百里范围,甚至还乘船沿着海岸向北航行了千里,期间遭遇了十几个土人部落,有的土人比较友好,他们就与其达成协议,用烈酒以及铁器、棉布、瓷器,换取人参、毛此,碰到比较凶悍,试图袭击移民的,那就再简单不过,直接灭其部落,掠其女子。
等到了乾圣九年时,豫章城的人口已经突破了四千人,非但所有愿意定居于此的水手都有了土人侍婢,甚至就连大多数的流放犯也都有了家室。
元宵节将过,李一德终于率领船队离开了豫章城。
在他离开时,八艘船上装满了毛皮,以及十数万斤人参!
第742章 慢慢来,不急
乾圣九年春,当大明美洲公司的船队踏上返航的归途时,乾圣皇爷又一次离开了皇宫。
不过,这次离开皇宫,倒不仅仅是为了微服出巡。同样也是为了感受——感受火车的力量!
前后历时三年,浦口至开封的火车终于修过了淮河,距离修通铁路,也就只剩下两百里左右,而在黄河的对岸,铁路已经横穿了整个北直隶,从山海关一路北上至少关外,不过受限于技术黄河上并没有筑建大桥,行人货物仍然船只转运。
别说黄河大桥,甚至就是淮河大桥,大明的工程人员也是绞尽脑汁才筑建出来的。“等到黄河大桥修通了,再有个十几年二十几年,估计就可以提上日程了。”
坐在火车里,朱国强默默的寻思着。
相比于铁路的筑建,修筑桥梁无疑更为困难,尤其是在大江大河上修建桥梁,那种难度简直是不敢想象的,即便是皇宫秘府里收藏的上百万册来工程科技类的书籍中不乏铁桥梁建筑技术书籍,但是短期内,也就是想想而已,毕竟,技术是需要积累的。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朱国强已经是拔苗助长了——当初济南的遗族学校,对大明差不多就相当于一个大型的“留美幼童”培训中心,现在大明的第一批工程师、海军技术军官,大都出自于那里。到目前为止,他们还在吸收消化着19世纪前半期的工程技术。
至于更领先的技术,即没有推广的必要。也没有实际理论技术上的实际基础,人才,总归还是太少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