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万朝鲜绿营兵,一年俸银、禄米、节赏就得上百万两银子,再加上五万八旗军,一年下来,朝鲜的开支怎么都要两三百万两吧。
这笔银子从那里出?
过去,他可到关内去抢银子、抢粮食,可现在到那里抢去,甚至他的心里已经寻思着,下旨朝鲜人剃发,趁机在朝鲜抢上一波了,可是事情那有那么容易啊。
现在明军近在咫尺,一旦朝鲜动乱,他们势必会里应外和,到时候大清国可就全完了,现在的明军可不是老汗那会的明军,只敢躲在城里头不出来,平虏军可是在眼巴巴的等着朝鲜内乱呢。
“皇上,朝廷银饷不足,可以想办法挣银子啊!”
郑则寿开口说道。
“挣银子?”
黄台极不解道:
“怎么挣银子?”
“主子,朝鲜地贫民穷,特产不丰,可是与朝鲜一海之隔的日本,却是有金日,奴才少时曾与史书看到,百年前,日本使臣安心东堂携带国书访朝,曾言:‘我(日本)北陆有山,其名曰金山,近年产于真银,实季世之伟珍也。故往岁以之献于大明,大明嘉悦。’,当年日本使臣用白银‘尽易京商白丝、缎子等轻物而去’。此后,日本使臣每每都携带大量白银来朝贸易,每次都堪称满载而归,而朝鲜每岁可得白银数十万……”
虽说是贱民,可郑则寿的父亲毕竟是两班贵族,父亲在世的时候,他也读过书自然知道一些旧事,甚至在他年青的时候,那时候日本还未锁国,郑家还和日本商人做过生意。
“这么说来,日本有金山了?”
“确实有金山,三十一年前《己酉约定》后,日本在釜山豆毛浦重开倭馆,倭人再开贸易,他们往往以高价收购白丝、缎子等物,以奴才看来,要是咱们能绕开倭人,直接把货卖到日本去,一年至少可以获利百万之巨。”
获利百万之巨!
在是放在过去,黄台吉自然不在意这些,但是眼下,他却被这每年百万两的银子给挑的心动了。
“你的意思是,只要咱们把白丝、缎子等物送到日本,就能挣到上百万两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