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有了这么个严师,徐谦倒是很快对策论上手起来,这也是他的优势和长处,毕竟两世为人,看问题更加深刻,比别人站得高,也看得远,倒是那些家境贫寒的考生,八股对他们来说倒还算容易,只要有几本书,每天闭门在家里琢磨也就是了,只要天份高,资质好,又肯下功夫,花团锦簇的八股文章写出来并不难。可是策论毕竟不是你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就能写出来的,而且他们无人指教,怕是许多问题难以规避,这一批人,肯定很难脱颖而出。
而徐谦的对手,主要是那些官宦世家子弟,这些人往往背景深厚,家中有长辈指点,而且眼光自然不是寒门子弟可比,优势明显。
徐谦静下心来,又写了几篇,桂稚儿才稍稍满意,只是他黛眉轻蹙,却道:“虽然不错,可贱妾毕竟能力有限,不妨这样,明日我请兄长告假一日,专程来教导你吧,你的策论,还可以再精进一些。”
徐谦颌首点头,道:“若是兄长肯来,那就再好不过了。”
正说着,新请来的门子却是来通报,说是外头有人来访,接过名刺,徐谦看了一眼,顿时道:“我那师哥来了,他平素和我往来不多,这时候亲自造访,肯定是为了殿试来的,我去见见他。”
桂稚儿轻笑道:“可是谢编撰?看来你那恩师,虽在杭州,对你倒是很是关注。”
徐谦顿时觉得面子充足,心里说,你有个翰林学士做兄长,可相公也不是闲云野鹤、山野樵夫,我还有个内阁大学士的恩师呢,于是底气一下子就上来了,道:“这是当然,师生如父子嘛。”
第二百八十八章 殿试
谢正来的目的,确实和谢迁有关,他拿了一沓文章来,交给徐谦,对徐谦道:“家父知道子容近日就要殿试,所以让人快马送了些书稿来,子容不妨多看看,对你殿试必然大有裨益。”
徐谦接过书稿,却是一篇篇策论文,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谢迁从前的奏疏,比如《论河道疏》之类,这类奏书,都是标准的策论文,只要将里头的一些用词修改一下,就是一篇典型的范文了。
其中有几份策论文,徐谦看的出来这是谢迁根据近来的时局赶工写出来的,用的都是台阁体,虽然时间仓促,却很是认真。
这些策论文,让徐谦如获至宝,虽然不知今年殿试的题目是什么,可是十有八九,是针对当今的时局出题,当今天下,有几件大事,一是倭寇逐渐猖獗肆虐,其二是蒙古之患又死灰复燃,其三是广西民患日甚,其四则是冗员日多,朝廷苦不堪言,除此之外,还有治水、民生等等,不过这些东西,终究还是万变不离其宗,只要参悟了里头的规则,答起题来就能做到事半功倍。
徐谦满是欣喜的请谢正到厅中去坐,喝了几口茶,谢正笑道:“师弟年少有为,这一次殿试,定要加把劲,到时候你我同在翰林,相互也有个照应。”
他是翰林编撰,徐谦若是能入一甲,那就是稳打稳的翰林庶吉士,至少也要在翰林呆一些日子,师兄弟确实彼此可以照应。在朝中做官,本来就讲究干系,什么同窗、同年、同乡之类,但凡有些关系,大家就成了盟友,唯有相互帮扶,才有大展宏图的一日。徐谦和谢正既是同乡,又是同门兄弟,这个关系已经算是极为密切了,算是半个兄弟也不为过。
徐谦颌首点头,道:“自然尽力而为,但愿如此。”
谢正随即又道:“我这做师兄的,有些话非要不吐不快,你呢,学问是好,内里呢,师兄也看得出,你并非是个狡诈小人,只是你年纪尚小,有时候为人处事,未免尚缺些火候,做了官,是万万不能得罪人的,望你能收敛一些,不要辜负了家父的殷殷期望,这些话,外人不便提醒,可是我毕竟是你师哥,责无旁贷,自然不忍你得罪人太多,好啦,这些话想来你也不愿听,我今日点到为止,最紧要的还是殿试,这一次八名考官,都是由宫里和内阁拟定的,其中有两个,你不必担心,一个是翰林学士桂大人,听说他也已经被点选做了读卷官,还有一个,乃是都察院的周昌,前者是你的老熟人,自然不多说了,这个周昌,你肯定不认得,此人嘛,乃是我叔父的得意门生,如今忝为都察院御使,他年纪虽轻,却是大有可为,所以此次,才给了他这个重任,他也算是谢家的人。我说这些,是告诉你,殿试时切莫有什么压力,该如何策论就如何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