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页

徐谦苦笑摇头,很是矜持地道:“师爷切莫自称学生,我就算高中,那也是后生晚辈,解元不过是给外人看的罢了,何必要天天挂在嘴上。”说罢,又向县尊道:“此番高中,学生也是不曾预料,如今侥幸有了功名,学生希望进京,毕竟家父在京师,学生总是放心不下,只是学生学籍在钱塘,赵提学那边学生自然会去找下门路,只是大人这边,少不得要开具一下证明了。”

大明朝的会试分为南北榜,即每次会试,南人考试与北方不同,一个是在北京进行考试,一个则是在南京,相较来说,南榜的竞争极大,集中了数个考霸高产的大省,而北榜就不同了,同样的水平,可能放在南边至多一个举人水平,可是到了北方,至少也能混个进士。

说到底,若是学籍在北方,科举占了很大的便宜,正因为如此,朝廷对于学籍的转换卡得很严,尤其是南人换学籍去北方,不但需要提学出面,便是本地父母也必须为之担保。

不过关系不够铁,无论是本地父母又或者是提学宗师都不会轻易放人的,毕竟举人是稀缺的资源,大家都指着他为本地增光,若是能高中,少不得要为自己增加一笔政绩,放人……哪有这么容易。

不过徐谦倒是有这个自信,赵提学那边多磨几下,希望很大,苏县令这边,徐谦几乎有百分百的把握。

若是这件事办成,那么徐谦将会在北京进行下一场会试,那徐谦不但可以提早入京,考试也有了更大的优势,浙江的解元到了北榜,不说横扫江北才子,至少也算是最出众的角色之一。

第一百七十四章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如徐谦所料,苏县令并没有迟疑太久,满口答应道:“汝父远在京师,君子成人之美,既是如此,只要提学那边准允,本县这边自然尽力为你开方便之门。”

苏县令当然希望钱塘能出一个进士,好显出自己的教化之功。可徐谦既然提出这个要求,苏县令倒是没有觉得什么可惜,毕竟大家私交摆在这里,和教化之功比起来,这个面子还是要卖的。

徐谦连忙称谢,这时,黄师爷笑道:“徐解元何须如此,方才你也说,关起门来就都是自家人,不必客气。”

过了一会,苏县令前脚刚走,紧接着王公公的大驾便到了,这位王公公和徐谦的关系自不必说,再加上现如今徐谦中了解元,前程更加看好,他若是不出现那才怪了。

不过太监的身份毕竟敏感,王公公刻意来迟一点,等人渐渐少了,才慢吞吞地到来。

徐谦感到头大,招呼完了苏县令,又不得不把王公公迎进来。

这时候,徐家这小门小户的劣势便显露了出来,因为人多,地方又小,所以根本施展不开,王公公倒是不以为忤,笑吟吟地道:“黄公公在那边曾屡屡问咱家,说是你这乡试有几成把握,这宫里头对你可很是上心呢,想不到啊想不到,你竟是高中了解元,读书人的事,咱家不懂,可是这解元的份量,咱家却是晓得的,好,很好啊。”

徐谦不由笑道:“王公公,只是凑巧而已。”

王公公拉下脸来,道:“凑巧都能凑出个解元?那咱家也非要去考一考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