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1页

秦皇纪[校对版] 殷扬 1284 字 2023-03-16

“秦王但有所命,乐毅定不推辞。”乐毅忙道。

“这次请先生来秦,不仅仅是要请先生为寡人出谋划策,还在于有一件极为重要之事请先生来办。”秦昭王大为是欣慰。

“何事?”秦昭王一代风云雄杰,他口中的大事,必是天大之事,乐毅眉头一挑,一脸的凝重。

“办学馆。”秦昭王给出答案。

“办学馆?”乐毅一愣。

办学馆,多大的事?用得着整得如此隆重,还以为是天大的事呢。

“先生误也,秦要办的学馆,与周公所办的太学,孔子所办的学馆截然不同。”秦昭王知道乐毅误解了,解释一句,冲秦异人道:“异人,这事是你首倡,你给先生说说。”

“诺。”秦异人领命,为乐毅讲解,道:“周公修明堂,建太学,诗书所美,把他吹得跟花儿似的。不过,周公那点太学,这才屁大一点,他培养的人才几多?大秦要建的学馆是……”

接下来,秦异人为乐毅一通讲解。

“……”秦异人讲完,乐毅的嘴巴张得老大,半天说不出话来。

不是乐毅的理解力有问题,相反他理解得很是透彻。正是因为他理解了秦异人的用意,这才震惊不已。

“古往今来,虽有周公修明堂、建太学,虽有孔子育人三千,可是,与秦国这手笔比起来就是小巫见大巫了。”过了好一阵,乐毅这才抚着额头,感慨不已,道:“若是此事办成,何愁无人才?何愁百业百工不兴?”

在春秋战国时代,读书是一种特权,只有极少数人能享有这种特权。周公修明堂,建太学,培养读书人,那是为了周朝的统治,所培养的人并不多。

后来,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办学,“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流芳千古,就在于孔子打破了读书是特权这种束缚,在于他能收颜回这样的贫苦之人读书。

秦国要办的学馆,比起周公,比起孔子要大得多,而且,更加帖合实际,要以实务为准。若是真的办成的话,秦国就会拥有大批大批的人才,百工百业都会兴旺起来。

这种事情,不要说去做,就是想想也是让人震惊无已之事,即使以乐毅的才情心智,也是好一通震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