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页

苗佩兰一家搬到隔壁杂货店里住了,留诊的伤病员住大堂,他们一家分开住两侧厢房。

起更时分,大街上突然响起铜锣的铛铛声,街上出现了一队队的官兵,都手持灯笼火把,把一条街照得通亮。

一个官兵敲着铜锣高声嚷道:“乡亲们,都出来瞧啊!铁匠铺的张铁匠,企图私卖粮食,被巡逻队当场抓获,根据大将军号令,即刻行刑,都来瞧都来看啊!”

当当当铜锣声瞧得震天响,很快,大街两边都挤满了涌出来瞧热闹的人,大雪纷飞之下,一个个都成了白头翁,却踮脚翘首看着。

从街口处过来一队兵士,当先五花大绑捆着一个满脸胡须的大汉,两边兵士手持长刀押着那大汉,踉踉跄跄来到街中,就在贵芝堂斜前方不远处,按倒跪下,后面远远跟着几个老老小小,哭天抢地的一路跪倒磕头哀求,说他们再也不敢了,宁愿把粮食全部奉送官军赎罪,官兵们却没一个理睬他们的。

梁氏等人定睛观瞧,认出了那大汉果真便是这条街口铁匠铺的张铁匠,身后那些老小哀求的,正是张铁匠的父母妻儿。

左少阳看着,心中黯然,这是官兵在杀鸡儆猴,如何会饶过这张铁匠。

现在需要从满城百姓手里征粮,也就是从老百姓嘴里夺食,百姓肯定心有怨言,这时候要达到目的,只有使用武力强行征粮,但又不能把全城人都得罪了,免得引起内乱,所以,尽可能少地使用暴力,必须使用时又要大张旗鼓地宣扬使用,这才能实现最终的目的,既起到震慑作用,又不会杀戮太多而激起百姓的反感。现在正是枪打出头鸟的时候,抓住了第一个,那绝对是要就地正法,以儆效尤的。

第232章 无可奈何的选择

街两边瞧热闹的人中,除了同情的目光之外,那些手里没余粮的,或者有余粮已经卖给官军的,瞧这情景,却是一副幸灾乐祸的神情。而手里有余粮也打算等天黑来了私下卖掉的人,却都是面如土色。

眼看街两边都挤满了,那领队的官兵停下手中的铜锣,高声道:“乡亲们,官兵进剿叛匪,是为了保一方平安,是为了咱们满城百姓。眼下大军缺粮,城中一些有余粮的人,不同心协力同舟共济,反而乘机囤积居奇、哄抬粮价,扰乱民心,这等行径与叛匪又有什么区别?”

这官兵头目很懂得煽动,看样子是军队里负责宣传的。口才还不错,嗓门也很大。顿了顿,环视一下四周,这才接着续道:“所以大将军号令征粮,要把全城多余了的粮食汇集起来重新分配,这样才能保证大军粮草,也才能保证全城百姓人人都有饭吃,才不会饿死。诸位相亲,这难道不是有利于全城百姓的好事吗?偏偏就有张铁匠这样要钱不要命的小人,以身试法,不遵从大将军号令,破坏剿匪,这种行径跟叛匪有什么两样?这种行为就是通敌,这样的人,就是咱们全城百姓的共同的敌人!是咱们大唐的敌人,人人得而诛之!”

旁观人群中有些个好事者便躲在人群后面起哄:“说得好!”“砍头!”“剁成肉酱!”“妻女充军”!……

那官兵小头目很高兴,鼓掌道:“听听吧,这就是百姓的呼声!根据大将军的号令,依照百姓的心愿,我们要将这些违抗大将军军令的人就地正法!枭首示众!”

一听这话,那些个好事者更是得意,大声叫好起来,其他人一些幸灾乐祸的人,事不关己,就想瞧热闹,也跟着起哄。一时间一条街上乱哄哄的都是喊杀头的声音。

那头目见煽动效果达到了,满意地点点头,大叫一声:“行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