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李国英陪着左良玉他们被闯营追的时候,那种惨痛的经历真是刻骨铭心。闯营不即不离地在远处跟着,要是李国英敢这样大模大样地突围,保证会被追杀个片甲不留。而且那时断后的部队也远远没法和今天王明德的表现相比,留在营地中的甘陕绿营沉稳坚定,士气如虹,不但没有一个人跟着逃跑,还能一丝不苟地维持好军纪。王明德、胡文科他们在这种大变中的表现,让跟着李国英一起逃跑的山西将领无不惊愕万分,心里又是钦佩又是难过,他们不但为舍己为人的王总兵他们感到遗憾,也知道川陕总督此刻必定也是悲痛万分,这样忠勇的部下绝对是可遇而不可求——川陕绿营众将竟然人人如此,果然秦军精锐甲绝天下,可知当年秦始皇统一六国绝非仅靠着幸运,千年易逝、节操依旧,今日秦军的表现足以令风云变色、草木含悲。
走夜路,崴脚、摔伤的人不在少数,突围的清军对这些伤员一概不管不顾,通通留给了山里的野兽,只顾着闷头向北急奔。
“总督大人去得有多远了?”王明德、胡文科和满洲都统三人并肩站在营墙向,向着北方翘首眺望。
本来胡文科只是一个新晋游击,在官衔、地位上和王明德没法比,更不用说和满洲都统比,但三人曾经一起被邓名俘虏过,也算是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了。
“你们还记得邓提督说起总督大人、张提督、赵将军他们时的表情吧?”满洲都统回忆着上次遇见邓名时的场面。显而易见,那时邓名对这几个人就算不是恨之入骨,也是视为大敌,必欲除之而后快。所以听说李国英要突围后,满洲都统就打定主意不和李国英一起走,也不会同意把张勇留下。
“记得,记得。”胡文科连连点头,他觉得李国英好像还没有走远,至少还没有离开安全距离:“再等等吧,我们明天再去邓提督的大营。”
“明日去也不迟。”满洲都统点点头,对胡文科的沉稳深表赞许。川陕总督一定要突围成功,否则朝廷肯定会怪罪下来,哪怕是严加审问此战的经过都是一桩大麻烦。
“还有掉队的人呢?”胡文科又问了一声:“是不是派人去把他们找回来?也可以一起卖给邓提督。”
王欣诚的使者早就来过了李国英的营地,甘陕绿营这帮将领一听居然还有这种好事:不但能够把自己的甲兵赎出来,而且还能赚一笔!既然如此那谁还肯拼命?和李国英、袁宗弟一样,这些将领对手下的亲兵和盔甲很得看重,对于无甲兵实在是无所谓。朝廷富有四海,还愁拉不到壮丁么?就是对朝廷而言,只要不需要重新拨发盔甲,没有损失大量的战斗人员,那壮丁丢得再多也不心疼,反正派他们运粮的时候就是打定主意当消耗品使用的。这次出征后,重庆到忠县之间随处可见倒毙的辅兵尸体,从来没有哪个大人物会为此眨一眨眼。
“不可!”王明德却不贪心,他觉得手里的货物已经足够了,那些掉队的山西绿营能有多少?花费时间去搜救不但耽误时间,而且还可能导致搜救队的无甲兵趁机逃跑:“突围本来就会有损伤,这么难走的路,能跑掉一半就是皇上洪福了。”
……
第二天一早,确定李国英已经逃远的王明德等人就紧锣密鼓地准备去找邓名“议和”,有几个满洲大兵留下来断后,但还是有些心理负担,见状不禁感慨汉人都是不可靠。
“汉人当然不可靠,所以关键时刻还是要看我们这些皇上的奴才的。”满洲都统对此言深以为然,不过他教导手下,一定要深刻认识到他们的行为表面上虽然和王明德他们没有什么区别,但却有本质的不同:“他们都不知道邓提督到底是谁,所以这就叫狼心狗肺,辜负朝廷恩典。而我们不是,我们只是不愿意干涉主子的家事罢了。哪边都是主子,我们这些当奴才的夹在里面难做人啊,只好两不相帮。”
虽然关于邓名的身世流言很多,但驻防八旗并没有向外扩散,一会儿满洲都统又指着远处已经准备妥当的王明德,偷偷地跟周围的人说道:“看到没?邓提督有深意啊。”
除了抱头蹲下投降外,邓名还开始要求清军采用合乎规矩的投降或议和礼仪,简而言之就是要求他们举着白旗来表明谈判意图。不久前邓名很认真地向王欣诚交代了一番这套规矩,然后就被王欣诚的亲兵迅速通报给了王明德等人。在满洲都统的远处,王明德和胡文科两人旗杆上的将旗已经被两张方方正正的大白旗所取代。
“我们也换上吧。”满洲都统同样准备了一面一模一样的白旗,归根结底他还是信不过这帮汉人,所以也要参与“议和”,以免被王明德他们卖了猪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