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页

所以郑克臧沉吟了片刻后作出决定:“新昌伯既然如此关切此事,那一事不烦二主,就委他为《明史》馆总裁好了,另外再派礼部尚书陈绳武为副总裁官兼《清史》馆筹备总裁,着礼部牵头,一定修好了这两部正史流传后人。”

以洪磊的身份作为《明史》馆总裁那是绰绰有余的,不过洪磊今年也几近七十了,让他独立操作如此浩大的工程显然并非是优待老臣的道理,所以郑克臧把以礼部尚书头衔在家修养的陈绳武也牵扯了出来,想来其一定会乐意在这个青史留名的工作上站好最后一班岗的。

明顺臣是个聪明人,因此他眼珠一转,立刻请求道:“臣请入《明史》馆任事。”

郑藩礼部的职责只是做些典礼上的仪制工作和勋贵的承袭认证,不过明郑如今的勋贵数目极其有限,爵位的恩赏也出自郑克臧本人,礼部最多只是做些具体工作并无太大的油水,可谓清水衙门,因此明顺臣想往到郑克臧重视的地方工作也是人之常情,毕竟时常出现在领导眼里升迁的机会比较多,实在不行还可以兼职获得第二份薪水。

“如此,卿且兼《清史》馆筹备副总裁好了。”郑克臧也没多想,当即就允诺了,不过修订《清史》并非当务之急,所以郑克臧还是让明顺臣以礼部的工作为先,这就让明顺臣有些患得患失,对此,郑克臧并没有多加理会,只是话锋一转提高了刚刚服毒的朱和渂等明宗室。“想来礼部已经知道高塘郡王自杀了吧。”作为君王,郑克臧自然不会后悔无意间逼死了朱和渂,但是既然是无心的,自然也要做些弥补来安抚泰顺帝等活着的朱氏子孙。“既然如此,礼部和工部当在闵、惠二陵之畔为高塘郡王等勘测吉壤。”还没等明顺臣叩首领旨,郑克臧又道。“南京牛首山、紫金山可辟地为明室族陵,孝陵的香火礼部也要四时长祭。”

“臣明白,臣这就安排下去。”明顺臣说到这,偷眼看了看郑克臧,然后小心谨慎的进言道。“臣请参照东宁陵务处专门设立明陵陵务处,以备祭祀、修缮之用。”

“不必了。”郑克臧毫不犹豫的拒绝道。“明室虽然是国宾身份,但诸王以下陵寝还是由子孙自家看护的为好,本藩并无代为修缮的道理。”郑克臧的声音顿了顿。“漫说本藩财政有限,就是有了钱也不是这样挥霍的,止多在工部编列一笔孝陵、闵陵、惠陵的修缮费用,已经十分仁至义尽了……”

第441章 杭州

“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吟诵着苏东坡的诗句,郑克臧在浙西都督柯鼎开的陪同下漫步苏堤之上,当然在他的外围不但有内廷侍卫、禁卫军的保护,更有杭州驻军及当地官府衙役的屏障。“不过以孤看来,苏东坡与其说是赞美杭州西湖最好,不如说是在为自己的功绩涂脂抹粉。”

柯鼎开虽然郑成功时代的大将军仪宾,名义上也算得上是郑克臧的姑父,但毕竟君臣有别,所以不敢学佞臣的样子附和说笑,只是有些严肃的应道:“王上此言道尽做官三味,如今谁人到了杭州不来西湖,不诵几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的诗句,不忘走一走苏白二堤,由此看来,苏轼可谓真不朽了。”

“立功、立德、立言。”郑克臧的目光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掠过,嘴里却吐着毒舌。“苏轼不过是一介词臣,有几句词才却自傲自满,难怪会深陷党争,一生坎坷流离,所谓真不朽却是夸大其词了。”郑克臧的表情有些诡异。“北宋亡于党争,前明也亡于党争,由此看来,所谓朋党可谓治政大害,不论利弊,只论远近,党同伐异……”

柯鼎开心中大骇,他不知道郑克臧怎么就说到这番大题目上了。不知道郑克臧心意的他自是不敢轻易接口,好在郑克臧也是有感而发,并未发挥下去,此事才告以段落。

不过郑克臧的这番信口之言,此后一直在柯鼎开的脑海里回旋,他不知道这是不是郑克臧有意的告诫,是不是郑克臧在发泄对东宁旧人抱团抵制新血的不满,所以在未来的从政生涯中,他在华夏朝政坛上愈发显得沉默寡言、小心谨慎、独来独往起来。

“看起来孤也是俗人,品不出西湖胜景有多少美感。”郑克臧又沿着长堤走了一会,忽然感叹道。“还扰了百姓的雅致,不值当,不值当啊。”郑克臧这话是指的杭州地方封湖的举措,对此杭州府不敢接口,柯鼎开只好上前解释,但他还没开口,郑克臧却摆了摆手。“不看了,摆驾前宋御园……”

南宋皇城遗址位于杭州城南凤凰山东麓,宋高宗赵构定都杭州后,在北宋州治旧址的基础上修建宫城禁苑。禁苑御园东起凤山门,西至凤凰山西麓,南起苕帚湾,北至万松岭,整个面积大约有十二、三平方里之大。整个大内共有城门三座,南称丽正,北为和宁,东曰东华。皇城内,宫殿巍峨林立,光耀夺目。有金銮殿、垂拱殿、选德殿、福宁殿、勤政殿、复古殿等殿、堂、楼阁约一百三十余座。此外还有华美的御苑直至凤凰山巅。

这座精美的皇城在南宋灭亡后不久就开始损毁,元代曾以皇城旧址为五座佛寺,五座寺院在元至元十四年(1277)因为民间失火延及,焚烧殆尽,至明代已经彻底变成了废墟,从而完美的演绎了一个王朝的兴衰更迭。